丁真在网络上爆红之后,四川省各级政府部门、官方媒体便开始积极布局,一套组合拳成功让丁真突破传统网红标签,服务于本地文化旅游宣传。
丁真爆火以后,以四川观察为代表的本地主流媒体迅速反应,多次与丁真进行采访沟通,积极引导丁真对舆情热议点进行回应,在主流媒体的引导下,丁真“纯真”“质朴”的形象得到最大限度地保持,为他成为理塘县旅游形象大使合理铺垫。四川甘孜政府也趁热打铁,几天内迅速推出丁真视角的甘孜宣传片,将甘孜美景瞬间推送到了全国人民眼前。@四川发布 @四川文旅 @甘孜文旅 等政务官博在微博平台开启联动传播,积极回应微博相关热门话题,主动发起互动话题如“#其实丁真在四川#”吸引网民参与讨论,使事件热度持续高位运行。
信息化时代,速度永远是攫取流量的不二法门。丁真的走红虽然充满了“意外”“巧合”等因素,但四川甘孜文旅、四川本地主流媒体对社会热点的持续关注和后续一系列操作也起到了不容置疑的推动和引导作用,从丁真开始在网络上崭露头角,到媒体线上直播采访丁真、官方发布丁真视角宣传片等仅仅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当大众误会丁真在西藏时,@四川日报、@四川观察等本地媒体再次精准出击,与各地官方媒体、政务官博互动,强势拉回舆论对四川的关注。
四川甘孜州政府在制作宣传片的同时,制定并推出了相关旅游优惠政策,以美景吸引眼球,以福利带动行动。甘孜州政府借此向广大民众发出冬游邀请,顺势宣布全州旅游优惠政策,今年11月15日至明年2月1日,全州所有景区(含67个A级景区)对广大游客实行门票全免。甘孜政府这一快准狠的组合拳也获得极好的传播效果“#四川甘孜A级景区门票全免#”成为微博热门话题且阅读量破亿,为实质性拉动当地经济增长,打好脱贫攻坚战打下基础。
让“丁真现象”被更多人关注还是各地政务官博、官方媒体的“抢人”大戏,展示出对热点的敏锐度和把控能力。
@西藏日报 率先“将错就错”借当事人想去拉萨为由发博邀请丁真来西藏,随后各地也“按捺不住”纷纷主动邀约,借此以视频、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大秀本地美景。其中@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 以“长得和丁真真像的兵马俑”;@湖北日报 以“丁真同款耳坠”等形式创意借势,引流效应突出。而四川本地官博@四川文旅 等也并未坐以待毙,积极参与到抢人的环节之中,与各地官博积极互动,由此诞生“川藏CP”,让热度再次回归本地。
随着“抢人事件”带动舆论大爆发,《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等多家央媒对此报道关注,引导更多人看到丁真爆红背后当地政府所做的努力。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四川政府抓住丁真这个舆论热点给疫情以来低沉的旅游业带来了一个宣传的契机,成功带动宣传促进当地旅游发展,为当地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增添一笔“神来之笔”。
如央视新闻微信端发文《“甜野男孩”丁真引发的一场“连续剧”》,具体梳理了西藏与四川两地政务官博、官方媒体在“抢人”事件上的互动表现,两地官媒“你来我往”,利用表情包、文字不断隔空喊话,破除了传统官媒在网民心中的刻板形象,与其说是在增长丁真的热度,实质上是对官媒新形象的有力打造与宣传。
如南方日报微信端发文《全国都在邀请的丁真,到底哪里吸引大家?》,央视新闻微信端发文《丁真的家乡好美啊》,《人民日报》微信端发文《全国都在抢丁真!刷屏背后的真相,很燃》等以此事件为由头深挖并展现四川甘孜政府看似随意却饱含内功的“真功夫”,引导群众关注四川政府在几天之内推出旅游宣传片、优惠政策、欢迎全国游客观光这些举动绝非“无准备之仗”,使政府扶贫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
丁真的走红并非网络短视频传播生态下的偶发性现象,但在后续政务官博、官方媒体的护航下,丁真成了“真”流量。这与主流媒体在宣传上维护其真实性,着重打造其努力向上的形象相关。无论是《丁真的世界》里的丁真还是出现在媒体直播、视频中的丁真都仍保持着最真实质朴的形象,而真实是当前“虚拟社区”下网民越来越乐于追崇的特质。媒体便在此基础上,再去营造丁真努力向上的形象。如澎湃新闻发文《丁真火了,忙着练字》等,让丁真在真实性上增加了更多的质感,也获得了更多网民的支持。
“丁真效应”只是“互联网+旅游”发展的一个缩影。微博是国内最大的社交媒体流量池,有丰富的内容与用户生态;话题聚合与流量分发方面,微博热搜是媒体风向标,各类标签、话题能够迅速将匹配的话题分发给合适的用户;在社交互动方面,微博每天产生海量用户分享内容。“丁真效应”也证实了微博对于国内众多旅游目的地市场营销工作来说有着更多的可能。随着微博的加入,未来在影响用户旅游出行决策,协助旅游目的地破圈营销的领域里呈现百花齐放状态,这势必会刺激国内旅游目的地升级迭代,为弥补优质供给不足提供动力。
1.微博拥有完整且活跃的文旅、政府媒体矩阵,对于全国大多是地区来说,通过持续的日常运营已经沉淀下丰富的社交资产;蓝v间的相互联动、橙V间的相互推动、不同用户之间的紧密互动,让社交传播力更加夯实,一旦能激活广大网友的兴趣点及热情度,传播将变得更简单,也能容易地提升信息传递的价值。
2.微博作为舆论声量场,拥有热点聚合的强传播能力,成为机构与用户之间互联互通的桥梁。话题的背后是社交裂变的力量,是微博社交力的体现。当地用户与当地官V的沟通,这是微博独特价值。他们积极的介绍当地的旅游且@旅游官V参与。他们迫切的@自己家乡的官微加入大乱战。微博是网民与官方微博沟通的有效平台,拥有有趣的人和有趣的内容。
3.微博在文旅传播中的种草价值。文化和旅游机构发布的官方权威旅游内容;达人发布的高质量优质种草内容为家乡打call、推荐各地旅游好去处;普通用户分享的最真情实感的旅游推荐组成了最优质,权威,高质量的全国旅游种草内容聚合。将能快速实现目的地热度的提升,机票搜索量提升。
4.破圈能力。基于热点的强传播,使得理塘得到现象级的曝光,基于兴趣的强聚合,促进微博上各领域用户群体向目的地旅游消费者转化。对于全国各个旅游目的地来说,微博拥有丰富的内容生态和用户生态,60多个垂直行业,各领域用户群体庞大,旅游人群外的潜在目标人群转化的可能性也很高,充分利用微博舆论场,将使“网红”旅游目的地能较快地收获忠实的游客群体。
5.微博就是一个实时的线上社会舆论场,面向政府、媒体、企业机构、名人、普通用户等各类用户全面开放,一旦有热点产生,所有的用户都能在这里追踪信息、发表内容、表达态度,跨越式互动、从而推动事件向前发展乃至形成社会性话题、全民话题。这也给旅游品牌营销提供了无限想象空间。
丁真的出现带火了当地旅游,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属于自己的“丁真”。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应善于寻找、发现当地的美,除了寻找有吸引力的、自带流量的旅游大使外,更应找到区域风景的独特之美;同时,加之精心、周到、真诚的旅游服务,创造更优质的旅游体验才能让流量不息,才能吸引更多的来客,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长久之计。
1.我国很多地方都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文化,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一方面需要努力发现和展示本地旅游资源唯一性和独特性;另一方面,也需要提升宣传技巧,向理塘学习如何发掘和打造可以代表本地形象的“网红”,利用网红效应把网上的流量变成现实中的客流。
2.从“丁真现象”的背后可以看出,如果说热搜解决的只是曝光度的问题,那么热搜体才是实打实的互动量。热搜体,植根于产品力和品牌力,无论是品牌独特主张,还是打造的“超级单品”,可以引发用户兴趣,进而去搜索你、关注你、思考你、想要拥有你,所有的流程都与IP打造息息相关。“丁真们”的带动效果很明显,对旅游景区来说,的确可以尝试打造自身IP及网红,但由于现象级的网红很难复制,景区还应该尝试更多种类的策划及活动,并融入当地的文化及旅游特色,通过有竞争力的旅游产品拉动客流。
3.宣传为景区带来热度和流量,但是最终留下游客的还是景区品质体验。对于旅游目的地管理和经营者来说,要充分利用国家深化改革基本政策和全域旅游发展的发展理念,对原来制度体系、条例、规划进行科学修订和调整,优化布局,获取建设用地,实现科学均衡才能促进景区品质提升,形成“长红”。要深挖景区的文化内涵,解决好如何深挖、挖到什么程度才好、如何更容易被市场接受、如何进行系统打造、如何通过文化去感动游客等问题,找到属于每个景区自己的独特之路。
4.营销工作需要科学的谋划发展,精致化的建设,完善的配套服务设施,科学的业态配比,杜绝过度商业化,让游客舒心,才能从整体上提高美誉度,实现资源开发利用与整体发展的全面可持续性,同时,精细化管理,提升品质服务,从而进一步向人性化等更高水平发展,为游客带来更优的体验,全面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美誉度。此外,地方文化和旅游部门还需坚持在服务品质上下功夫,在“不欺客、不宰客”等方面严加约束,防止旅游负面事件给旅游目的地认知形象造成破坏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