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纬房指数显示,近一年来,有十个城市房价累计跌幅超过5%。分别是:广东省肇庆(同比跌9.45%)、贵州省遵义(同比跌9.22%)、云南西双版纳(同比跌8.68%)、广西北海(同比跌7.96%)、山东淄博(同比跌7.44%)、河北保定(同比跌6.83%)、河北廊坊(同比跌6.08%)、湖南衡阳(同比跌6.07%)、山东济南(同比跌6%)、广西防城港(同比跌5.13%)。
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些跌幅较大的城市基本上都是三四线城市,五年前,伴随着全国房价大涨,三四线城市也水涨船高。没有什么产业支撑,人均收入不过三四千的小城市,房价竟然敢飙升到上万元。伴随着这轮上涨,很多人的心态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认为劳动一辈子不如早点买套房,对于劳动致富的观念发生了动摇。房价永远上涨,也逐渐成为国人唯一不变的执念。始于2016年的楼市调控,规模之高、次数之多、决心之大,让人始料未及。曾经一路狂飙的房价,一度被暂时按下了暂停键。
曾几何时,中国房价永远涨的说法叫嚣尘上。比较知名的如2012年任志强和经济学家郭建波的“赌约”。那时候任志强还意气风发,但最终尘埃落定。伴随着他的结局,似乎也印证了房地产的起起落落。此次,十城的房地产价格走势,揭示了“房价永远上涨”神话的破灭。
其实,房价的周期发展自然也有其规律性。以前,伴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大力推动商业房地产不仅可以增加投资需求,提升相关产业发展,而且可以对社会闲散资金起到蓄水池的作用。2000年开始,房地产行业成为时代的代表。并不是因为房子本身值钱,而是因为这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跨越式城市化,与经济全球化两大合力交织在一起,双重作用力所必然会塑造出来的经济图景。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只是无意义的钢筋水泥式的低附加值的发展模式。这些专家说得没错,但是他们都只是从经济学家角度来看问题,没有看到特色和本质。要全面发展工业化,必然的要催生出城市化的,而城市化的,又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产业集群和生态的形成,进一步升级和优化工业化。这样的良性循环是国家愿意看到的。
房地产的时代结束了吗,房价还会继续涨吗?回答这个问题,如今的现实已经回答了。是的,它已经结束了。中国的经济大势,是以十年为一个周期的,房地产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了,而且还超期服役了。疫情前,中国经济已经表现为后现代化建设,这个后现代化建设的新常态。受疫情的影响,负面因素叠加,未来可能前景更难预测。中国不仅产能过剩,同时资本也过剩,后工业化时代,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技术和信息建设能力输出国。眼光如果还关注着房地产,那只能说是舍本逐末了。
房地产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这是大势所趋,是无可阻挡的,也是不随人的意志所转移的。所有挡住历史车轮的旧事物,都会被碾压。当然现在这只是一个开始,只是一场序幕。当前对于房价的管控依然会继续,“房住不炒”定位不会改变,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底线思维是“三稳”(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既不会放水刺激也不会过度收紧。
如果有人认为这些小城市还不足以说明问题,那么如天津和济南这样的省会城市,则更有说服力了。济南房价四连跌,六万炒房客被套济南楼市。天津的二手房价格却是整体呈现出了下行的趋势,就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天津9月的二手房价格环比下跌0.2%,同比下跌4.6%。虽然这些城市一直遮遮掩掩,不愿意承认,但是事实就是事实。
短期来看,中国房价未来的趋势是,既不会大涨,也不会下跌,而是在稳定中缓慢地增长。长期来看,房价下跌不可避免,即便是长期横盘,大量资金没有增值也是暗自亏损。如果想要炒房,现在还是算了。认清大势,才能举重若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