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四川观察报道,近日,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庹庆明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庹庆明认为现在高考模式存在这些问题:外语在高考中所占分值过高,耗费学生过多精力和时间;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外语对于很多人的实用价值是有限的;不利于城乡教育公平,高考中外语分值越大对落后地区,特别是农村学生越不利;学生实际用在外语学习的时间远超出课时分配比例。
据澎湃新闻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认为,针对进一步推进中考、高考英语科目改革,创新初中、高中英语教学,优化英语科目的设置,他提出了三个改革建议:
第一,将高考外语必考科目改为选考科目,中考英语实行等级考试。同时完善“一年两考”制度,避免因过度应试导致的不公平竞争。实施全国性英语水平考试体系,完善中考英语等级划分标准。
第二,改进和优化中考、高考英语命题,侧重考查英语表达与沟通能力。逐步打破“应试英语”、“哑巴英语”的困境,突出英语教育的语言工具本位,强调语言学习基础的重要性,切实提升初高中阶段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
第三,取消初中、高中英语的主科地位。全面取消小学一二年级英语课程,降低英语课程在初高中教学中的比重,注重“个性化教育”,切实提高英语学习效率,引导社会对于英语学习“回归理性”。
据红星新闻报道,关于英语的建议,有人全力支持,“翻译软硬件功能越来越强大,外语科目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实用性有限”。但也有人反对,“不能啥都说实用性,照这个逻辑,高中数学和文言文更没用,因为在生活中基本用不到”。
家长群里对此也是观点不一。有家长表示,孩子现在学业压力已经够大,降低英语分值,也能对孩子减减负。但也有家长表示,“减就减吧,反正我家孩子的英语我不会放松。”
在成都市锦江区嘉祥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一英语备课组组长、成都市优秀教师艾儒琼看来,大家对于高考英语分值增减的高度关注,背后实际是在关注英语重要性的问题。“外语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也能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艾儒琼表示,不管是100分还是150分,英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从宏观角度来看,英语学习能够提升孩子的全球视野,促进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目前,中国在全面拥抱全球化,也必然离不开外语这个与世界沟通和交流的工具。在宏观方面,英语学科作为一个面向大众基础教育的学科,能够很好培养孩子的终身学习力。微观方面,通过英语学习,能够很好锻炼孩子的思维,熟练而自信地对外介绍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部曾于2022年9月23日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对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增强文化自信增加中国文化内容教学改革和降低英语教学比重的建议”的答复。
教育部在答复中指出,中小学外语课时占比低于语文等学科。外语是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核心素养,培养学生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规定,各科目课时比例为:语文20%-22%,数学13%-15%,体育与健康10%-11%,外语6%-8%,等等。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普通高中外语必修学分课时比例约占必修总学分课时的7%。外语课时明显低于语文、数学、体育、艺术等学科。
来源:青聚锦官城 综合自 青春上海、四川观察、红星新闻、教育部官网等。(声明 :“成都K12教育”微信公众号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微信tangshaowa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