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经济转型和科技创新的大背景下,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近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该校牵头的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获得了国家级资助立项。这标志着该校在科研和技术开发领域的不断进步和活跃,显示出其在推动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装备制造方面的重要作用。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及可持续发展的大趋势,我国的石油与天然气行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何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提升高端钻探装备的智能运维能力,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而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作为国内顶尖的石油与天然气科研机构之一,正积极作出贡献,致力于相关技术研究与开发。
此次获批的4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分别聚焦于不同领域,涵盖高端钻探装备、深水油气开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关键技术,以下是每个项目的详细介绍:
由安全与海洋工程学院的段礼祥教授牵头,该项目得到了「高性能制造技术与重大装备」重点专项的资助。项目目标是研发高端钻探装备的智能运维系统样机,并计划在深海钻井和深地钻探中进行实测验证,致力于极大提升我国高端钻探装备的运维水平,为国家能源安全保驾护航。
该项目由石油工程学院的王宴滨教授负责,获得了「深海和极地关键技术与装备」专项的青年科学家项目资助。其主要研发轻型高压立管技术,能够应用于深水干预修井作业,并通过海试验证,为我国深水油气及天然气水合物的开采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推动国产化进程。
由机械与储运工程学院的张玉明教授牵头,该项目获得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中的金砖国家专项资助。通过与巴西、俄罗斯、南非等金砖国家的合作,项目将探索和分析生物质热转化过程中的碳足迹,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标志着我国在国际科技合作中的新进展。
由地球科学学院的廖宗湖教授牵头,项目获得了「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其研究内容聚焦于油田盖层破裂机制、碳封存及泄漏监测等多学科交叉问题,致力于提供全球气候治理与减碳发展的创新技术,展现了我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与担当。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这些国家级项目不仅是学校科研实力的体现,也为我国的能源独立和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通过这些研究,未来将推动高端设备的国产化进程,同时加强我国在国际科技领域的话语权。
同时,这些项目的成功立项也吸引了各界的关注,为学校吸引更多优秀科研人才提供了契机,使其在学术界乃至产业界的影响力不断上升。我们期待,这些成果能够为推动国家能源结构转型、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更多有力支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科研成果充分抓住了新时代下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的契机,为我国能源领域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共同期待这些项目的成功实施,为未来的技术突破和环境保护作出更大的贡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