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国内外新冠疫情的严峻性、复杂性、反复性,我国已在去年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了3~11岁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根据3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通报,全国各地正在稳妥有序地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截至3月17日,全国累计报,告的接种32亿1377万剂次,接种总人数是12亿7347万,完成全程接种12亿3957万,占总人口的87.85%,完成加强免疫接种6亿4468万人。整体接种工作进展顺利,可以说呈现持续推进的状态,全民免疫屏障趋于至日可待。
近期,在国务院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联防联控机制举行的每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上、3月14日晚国家卫健委联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外公布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诊疗方案(第九版)及3月1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都多次提到、强调新冠疫苗接种及其重要性。那么如何更好的做到3~11岁人群新冠疫苗应接尽接快接,更好更快的建起全民安全免疫屏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一定要做到。
人们都知道,3~11岁人群主体在幼儿园和小学,除此之外是一小部分的社会性儿童即未上学在家的儿童。因此一定要抓住学校这个主体单位,把有关新冠疫苗接种的适应人群、注意事项、疫苗的安全性、有效性等方面的知识信息,要通过学校宣传到每个老师和学生家长身上,因为人们都知道,学生是最听老师说的话、讲的事的。学校也可以和医疗机构一样,印制一些有关新冠疫苗接种方面的画册、彩页、传单之类的印刷品,发给学生,让学生拿回给家长阅读,也可以利用学生家长在接送学生上下学时间里,直接把印刷品发放到家长手中,当然也可以邀请医疗机构专业人员,深入学校,利用学校组织的学生家长座谈会、家长会等,进行现场宣讲,答疑解惑。
还可以通过悬挂横幅、书写发放告学生家长通知书、致学生家长一封信、黑板报、手抄小报、新闻媒体、微信公众号平台等,通过广泛、深入、多方面、多角度的宣传动员,使每位老师、学生家长都能认识到目前儿童接种新冠疫苗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时性、紧迫性等。用一人带多人、一人带班、一班带班、多班带校、一校带校,在校带非在校、同龄带同龄、同伴带同伴、同区带同区、同楼带同楼等方式,达到最大限度的消除家长的各种疑虑、担心和学生的各种恐惧,从而达到应接尽接。要用鲜活的事例,尤其是进入3月份以来,吉林山东多校发生学生感染事件,证明学生接种疫苗的重大意义,要深刻认识并认真吸取假如有一个学生发生病毒感染,会导致全班、全校、全家、全小区、全单元、全楼层人感染的风险及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后果的沉痛教训。要让家长真正认识到接种疫苗在降低重症发病率、危重死亡率、即使再感染症状也是非常轻的重大作用。
当然对在校学生来说,学校底子是非常清楚的,也是十分容易统计和掌握的,哪些学生为常校生、借读、走读生,一目了然。而对于非在校的社会性在家(未上学)的学生,政府可以通过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底子、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使用的免疫规划系统及乡镇计生专干、公共卫生专干、乡镇卫生院的家庭签约医生、下属的村医,进行精准摸排、比对、筛选、统计、上报,可以组团进户,上门核户对人,做到面对面的宣教、督促。
医疗机构工作人员,要对政府、学校组织,家长(或监护人)带来接种的儿童,要准确全面进行接种疫苗前的健康评估,评估时要严格遵从国家有关规范、方案、指南,确保不漏一人,不刷一人;对于由于感冒等疾病暂缓接种和确属接种禁忌症的,要严格区分、严格遵照执行,不得打人情面子和是熟人、是领导娃娃、亲戚等折扣。坚决避免一哄而上,个个都是暂缓接种、个个都是接种禁忌症的局面。
特别是对自己孩子既往身体健康状况、患病情况,要认真如实的提供给接种疫苗单位,坚决杜绝隐瞒病况、虚假提供孩子有关健康、疾病信息,误导接种医疗机构发生接种事故或不良事件。
特别是儿童家长是党员干部的公职人员,首先要做到、做好疫苗接种引领、引导作用。我知道,有好多老师的子女是本校、他校、本班、他班的学生,学生及家长都盯着看着他们怎么办,要是那个老师的子女先打疫苗了,这个班一班学生接着就打开了,而且几乎一个不剩。要是这个老师子女因各种疑虑,接种仍处在继续观望状态时,那么这个班甚至这个学校家长、老师也跟着走、跟着看,当然身为儿童家长的党员干部,尤其是有官职的,应该在子女新冠疫苗接种方面,积极发挥引领、引导作用,第一时间带陪子女去接种门诊接种新冠疫苗,当然也有医务人员子女在校在班的,也是同种情况、同种做法。要对将党委政府行政领导接种新冠疫苗进行适当的新闻媒体报道,以扩大和提高公众的可信度。
一定要正确引导家长收看、收听国家权威部门发布的有关疫情防控,特别是新冠疫苗接种方面的信息
大力倡导、引导学生家长不信谣、不传谣、不转谣,做到科学疫情防控,对于极个别家长的偏激、过激言语言行,要及时引导化解,坚决制止有关疫苗接种、疫情防控方面的负面影响,积极传播正能量。
从个体评估、信息录入、消毒防护、接种前后、留观及心理咨询与疏导等方面都要尽心尽力,做到最大人性化、人文化。坚决避免因把关不严、接种不规范等原因造成的疫苗接种不良事件引起区域接种困难,家长慌恐、学生惧怕的后果。
对于接种前后的注意事项,要通过电话或短信微信,及时告知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做到不钻牛角,科学对待。对于极少数学生接种后出现的反应症状重情况,要及时告知学校、医疗机构,做到及时指导和必要的救治。
政府和教育局及学校对本次(本轮)第一针接种了多人,第二针接种了多人,还有哪些学生没有接种、迟接种、不能接种等,要建立学校、班级接种台帐,对照时间,动态管理,日销号,为全程接种打下坚实的信息资料基础。对于年龄递增到3岁、18岁的儿童,也同样建立日台帐、做到日运行,按规定、按程序通知、督促及时接种疫苗、就近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后留观30分钟,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对于减少和预防不良反应,至关重要,意义重大。
要给孩子提供一定的活动玩具、彩画、图片等,以方便孩子在留观30分钟快乐的度过;接种人员在孩子们接种疫苗时,动作要轻柔,话语要和谒温柔,不能带训斥和吓唬的言语,不能带生气的脸色,进针要快,推药要慢,拔针要快,完了多说几句鼓励孩子的话语;对于性格犟烈、哭闹不已的个别孩子,可以设置单独接种室,以减少对现场孩子的影响;
在给孩子接种疫苗时,家长的配合也尤为重要,尽管天下父母都爱自己的子女、心疼自己的子女,但要分清场合和地点,在接种疫苗时,家长(监护人)一定要做好自己孩子的安抚,尽可能避免疼爱孩子的言行:如大骂大训孩子甚至拍打孩子;做到抱孩子姿势顺手有利于接种,言语不激进,动作不粗鲁。
当然,打新冠疫苗已经一年多了,现在疫苗集中已打过了,疫情防控已早常态化了,打疫苗也应该早正常化了,各地应尽早倡导和推行周一到周五每天正常上班时间打疫苗,让忙碌了一年的接种疫苗的医务人员也开始有歇息的机会和时间,至少也要享有周六、周日的待遇,不要长时间的上班、加班,累垮了她们……让她们在辛苦付出的同时,能得到更多人们的同情、关爱、理解和大力支持。让时间的有效性与基层接种工作成正比例,别让受种者的无时间性去绑架接种医生的时间性,否则会迟早累跨接种医生的身体、伤了她们的心!她们要是都累倒了,还有谁愿意、敢去干接种工作呢,因为她们也是人,也为人之子女或为子女之父母,也存在着上有老下有小的困难,而且精力也是非常有限的。政府、教育局和学校也要给予接种医生予以同情、理解和竭力支持。譬如教育部门、学区、学校可以发通知,通知学生及家长正常上班时间去打疫苗,学校应给学生因去疫苗开绿色请假通道,让没有赶上集中接种时间的学生,也有专门时间(请假)去打疫苗,更利于当地区域免疫屏障的快速、有效建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