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FR突变阳性NSCLC切除术后,EGFR-TKI辅助治疗助力患者更大生存获益。
对于早中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外科手术根治性切除是实现肿瘤治愈的重要局部治疗手段。然而,接受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患者仍存在肿瘤复发转移的危险,且危险度随分期的增加而增加。因此,需要在术后进行药物或其他形式的治疗,即“辅助治疗”[1]。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是NSCLC的重要驱动基因之一。有研究显示,亚裔早中期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阳性率与晚期患者相似,均为50%左右[1]。那么,对于这些EGFR突变阳性的早中期NSCLC患者而言,该如何选择术后辅助治疗方案,以更好地降低术后肿瘤复发转移风险、提高疗效、延长生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内外权威指南是怎样推荐的。
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共同制定的《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EGFR突变阳性患者的辅助治疗推荐意见(TNM分期采用IASLC/UICC第8版分期标准)[1]:
EGFR突变阳性的ⅠA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定期随访,不推荐进行辅助化疗(1类证据,推荐)。
EGFR突变阳性的Ⅰ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可考虑应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1A类证据,推荐)。
EGFR突变阳性的ⅡA、Ⅱ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推荐EGFR-TKI[如奥希替尼(1A类证据)、埃克替尼(1B类证据)]辅助治疗(一致推荐)。
EGFR突变阳性的ⅢA、ⅢB期NSCLC患者,肿瘤完全切除术后推荐EGFR-TKI[如奥希替尼(1A类证据)、埃克替尼(1B类证据)]辅助治疗,且优先推荐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一致推荐)。
关于治疗模式,指南指出,在使用EGFR-TKI进行辅助治疗时,既可以使用EGFR-TKI单药,亦可采取辅助化疗序贯EGFR-TKI的治疗模式;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风险、体能状况和个人意愿选择合适的辅助靶向治疗模式[1]。
关于治疗时间,指南指出,可根据患者术后体能状况恢复情况决定启动EGFR‐TKI辅助治疗的时间,最晚不超过术后10周;对于接受过辅助化疗的EGFR突变阳性患者,可继续接受第三代EGFR‐TKI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开始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时间通常不晚于术后26周;术后EGFR‐TKI辅助治疗的时间应不少于2年[1]。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NSCLC诊疗指南(2022版),对于NSCLC的治疗,仍采用基于病理类型、分期(按照第8版肺癌分期标准)和分子分型的综合治疗[2]。
关于EGFR突变阳性NSCLC的辅助治疗,指南指出:对于适宜手术的ⅡA期、ⅡB期、ⅢA或ⅢB期(T3N2M0)NSCLC、行根治性手术且术后检测为EGFR敏感突变阳性患者,Ⅰ级推荐术后奥希替尼(辅助化疗后)或埃克替尼辅助治疗(1A类)[2]。
指南还指出,对于可手术Ⅰ~Ⅲ期NSCLC,Ⅰ级推荐“对术后Ⅱ/Ⅲ期非鳞癌进行EGFR突变检测,以指导辅助靶向治疗”[2]。
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NSCLC临床实践指南(2022.V5)指出,对于既往接受过辅助化疗或不适合接受含铂类药物化疗、行完全切除(R0)的IB~IIIA期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TNM分期采用AJCC第8版分期标准),推荐奥希替尼作为辅助治疗选择[3]。
值得指出的是,奥希替尼是在NCCN NSCLC临床实践指南(2021.V1)被首次推荐为辅助治疗选择,也是首个获得NCCN指南推荐的NSCLC辅助靶向治疗药物[4]。
虽然在国内外指南中,多种EGFR-TKI获得推荐,但目前国内只有奥希替尼或埃克替尼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术后辅助治疗[2]。它们有哪些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呢?
奥希替尼辅助治疗适应证的获批是基于ADAURA研究结果。ADAURA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Ⅲ期临床研究,旨在探索奥希替尼作为辅助治疗用于ⅠB~ⅢA期、EGFR突变、接受完全切除术后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终点是研究者评估的Ⅱ~ⅢA期患者的无病生存期(DFS);次要终点包括总人群(ⅠB~ⅢA期患者)的DFS、总生存(OS)和安全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Ⅱ~ⅢA期患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奥希替尼组显著延长了中位DFS(19.6个月vs未达到),使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3%(HR=0.17,P<0.001),2年DFS率(44%vs 90%)、3年DFS率(28%vs 80%)均显著提高。在总人群(ⅠB~ⅢA期)中,奥希替尼组的中位DFS同样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未达到vs 27.5个月,HR=0.20,P<0.001)[2,5]。基于此,奥希替尼于2021年4月获NMPA批准,用于IB~IIIA期(AJCC第7版)EGFR敏感突变的NSCLC成人患者肿瘤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
另外,ADAURA研究数据不断更新,今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公布了中国亚组分析数据[6],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公布了近4年随访(额外随访2年)的更新数据[7],ESMO ASIA会议公布了长期安全性数据[8]。它们从不同维度展现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优势,进一步印证了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疗效和良好安全性。
埃克替尼辅助治疗适应证获批是基于EVIDENCE研究结果。EVIDENCE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标签、Ⅲ期研究,旨在比较埃克替尼与标准辅助化疗用于Ⅱ~ⅢA期伴EGFR突变NSCLC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研究终点为DFS。
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辅助化疗组相比,埃克替尼组的中位DFS显著延长(22.1个月vs 47.0个月,HR=0.36,P<0.0001);埃克替尼组和标准辅助化疗组的3年DFS率分别为63.9%和32.5%[9]。基于此,埃克替尼于2021年6月获NMPA批准,用于Ⅱ~ⅢA期(AJCC第7版)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
综上可见,EGFR-TKI改写了早中期NSCLC术后辅助治疗的格局,是EGFR突变阳性NSCLC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选择。在临床实践中,临床医生应结合患者情况、指南推荐等,为患者选择合适的辅助靶向治疗方案,从而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生存。
[1]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肺癌学组,中国胸部肿瘤研究协作组.Ⅰ~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切除术后辅助治疗指南(2021版)[J].中华医学杂志.2021;101(16):1132-1142.
[2]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工作委员会.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