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下午,“行走中国・2025海外华文媒体川渝行——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参访团走进位于两江新区的重庆海扶科技产业园。来自德国、法国、阿联酋、新西兰、巴西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余名华文媒体代表,近距离探访聚焦超声技术的“中国源头”,见证这项中国原创医疗科技如何从重庆走向世界。
不开刀就能治疗肿瘤?在海扶科技产业园的设备演示区,当聚焦超声消融技术通过体膜、玻片等直观演示呈现出精准无创的治疗原理时,来自参访团记者发出惊叹。
海扶科技的核心技术突破了传统有创治疗的局限,通过超声波聚焦产生的机械效应、空化效应和热效应,在体外即可精准“杀灭”体内肿瘤,实现“不开刀、不流血、保器官”的治疗效果。截至目前,这项技术已在全球35个国家和地区的4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累计保器官治疗实体良恶性肿瘤患者超32万例。
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中,海扶科技的身影尤为活跃:在东南亚,与菲律宾、印尼等国的医院建立临床合作中心,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无创治疗方案;在非洲,通过中国与南非的科技合作项目让聚焦超声技术纳入当地高端医疗服务体系,埃及、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的医疗机构已引进“海扶刀”设备,助力提升肿瘤无创治疗的可及性。
“从重庆实验室到全球手术室,海扶刀的‘出海’之路,正是中国高端医疗装备‘走出去’的缩影。”海扶科技相关负责人徐庶介绍。
此次参访中,“产学研用协同”成为海外华文媒体关注的焦点。海扶科技从一项实验室技术,成长为全球无创治疗领域的领军者,背后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科技创新生态的持续赋能。
海扶科技与重庆医科大学等高校的深度合作,背靠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研支撑,构建了基础研究、技术转化、临床培训及应用的全生态模式。
“治疗——让病人受伤害更小”,海扶科技展厅里的这句话,让不少媒体代表驻足。在谈及技术的社会价值时,徐庶谈到:“创新的终极目标是惠及患者,我们的愿望是每年为上千万患者保留器官不受伤害。”
20多个全球先进实验室 中国汽研全球汽车信息通信测评技术创新基地填补技术空白
2025中国青年企业家助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产业投资合作重庆两江行活动举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