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3阅兵在即美军少校坦言:中国兵强马壮不打仗我们却在折腾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9/2 6:39:08 | 【字体:小 大】 |
“9·3大阅兵”的脚步越来越近,加之上合组织天津峰会也即将召开,近来已有不少外国领导人陆续抵达中国。这几天,中国无疑成为国际舞台的焦点,各方目光都聚集在这里。尤其是这场备受期待的阅兵式,更是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众所周知,此次阅兵展出的装备全部为现役主战装备,其中许多型号更是首次亮相。早在彩排过程中,一些流出的画面和细节,便已经点燃了外界的热情与猜测,军迷们的期待值更是被“拉满”。大家都在议论:这一次,我们究竟会展示出怎样的“硬核武器”?可以肯定的是,这场阅兵将展现出中国军队的“兵强马壮”。而令人玩味的是,我们虽拥有如此强大的武装力量,却并未选择动武,这一现实反而让美国感到焦虑与不安。美国人到底在担心什么?这也成为了国际舆论的一个热门话题。
这场阅兵之所以举世瞩目,原因至少有两方面。首先,中国经过十余年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与影响力显著提升。根据官方公布的信息,这次将有二十余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亲自出席,另有数十名高级代表、前政要及国际友人应邀而来。这份“嘉宾名单”本身,就足以说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不断扩大。能够在当今复杂的国际格局中汇聚如此规模的出席者,本身就是一种实力与号召力的体现。其次,则是因为阅兵展出的装备本身充满亮点。军迷们在前几次彩排之后便调侃说,原以为自己对解放军的武器装备“如数家珍”,可以轻松应对这场“大考”,没想到现场发现,除了99A主战坦克之外,其余新装备几乎都认不出来。这种“全新面孔”的登场,让很多老军迷与“新手”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虽然调侃不断,但这恰恰说明我们即将亮相的装备确实更新换代速度极快,科技含量极高。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美国没有受邀参加此次阅兵,他们也同样密切关注。据媒体戏谑,阅兵一旦进入彩排阶段,五角大楼的“披萨指数”就会飙升,意味着他们不得不加班加点地分析相关情报。这种现象从一个侧面折射出,美国对中国军力的重视与焦虑。对中国人而言,看阅兵是无比的自豪;对美国人而言,却可能只剩下惶惶不安。近期,美国陆军少校帕特里克·史密斯撰文承认,中国军事实力正在迅速增强,美军若在台海贸然介入,很可能无法取胜。他甚至提出,美军应考虑采取“撤退战术”,将部队分散部署在太平洋诸岛,以此来增加解放军的作战难度。然而这种“防守思维”,却与美国人骨子里的“英雄主义”传统背道而驰。史密斯的建议,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美军内部的焦虑与矛盾。
其实,美国的这种焦虑并不难理解。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也曾多次举行阅兵,但那时的装备要么是“万国造”,要么极为落后。甚至在核武器方面,因机密外泄而未能震慑西方。然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截然不同。我们不仅拥有先进的现代化装备,而且大多数还是自主研发、自主制造,军工水平位居世界前列。所谓“兵强马壮”并非虚言。而且,中国一贯坚持“兵强马壮而不轻易动武”。自对越自卫反击战后,我们已数十年未曾主动发动战争。尽管社会上有人呼吁“武统”,但中央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和平发展。大家心里也清楚,中国只是选择不动武,但倘若真的被迫开战,必然会给挑衅者带来灾难性后果。
反观美国及西方,他们长久以来依靠军事霸权维持影响力,却在不断消耗自身。美国在全球煽动冲突,表面上维持霸权,实际上却更多让军火商获利,而国家财政却难以承受。如今,美国不得不考虑战略收缩,将精力集中在所谓的“主要对手”身上。这也是他们焦虑的根源。而这种焦虑,不仅存在于美国,在整个西方世界都普遍存在。英国这个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如今海军规模已跌至500年来的最低点,仅剩21艘水面舰艇;欧洲国家在面对俄乌冲突时,宣称要派出4万维和部队,实际却连2.5万人都难以凑齐。军事专家普遍认为,若要真正应对所谓“俄罗斯威胁”,至少需要20万兵力。可欧洲如今的实力,连这个门槛的五分之一都达不到。这种对比,恰恰凸显了西方的力不从心。
因此,西方如今更多只能停留在“口头表态”层面。英国叫嚣干涉台海,德国指责中国破坏地区和平,但这些声音越响,反而越显得他们无能。毕竟,若真有足够实力,他们早就学着当年的美国,把舰队开到台海“耀武扬威”了。现实却是,他们只能以“嘴炮”掩盖焦虑。事实上,他们越焦虑,也就越证明了中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