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月9日电(记者赵竹青)近日,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在京隆重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科技新闻事件”、 “十大科技新闻人物”以及“十大科技热词”。这一评选活动不仅聚焦科技界的重大事件,还揭示了我国在科技领域的创新成果与发展潜力,充分展现了科技为社会进步与民生福祉带来的深远影响。
2024年度的“十大科技新闻事件”全面反映了中国在科学研究与科技创新方面的最新动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科技三会”的召开,包括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及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 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这些机构的会议不仅是科技政策方向的引领,更是为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推动了国家的科技进步。
紧随其后,嫦娥六号成功实现了世界首次月球背面自动采样返回,标志着我国在航天科技领域又一历史性的突破。此项成就不仅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也为深空探测科技奠定了更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塔克拉玛干锁边工程的“合龙”完工,意味着我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上继续保持全球领先。
继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通过,彰显了国家在科技普及与公民科学素养提升方面的重要决心。此外,我国科学家牵头的人体蛋白质组国际大科学计划,也为全球生物医学研究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重磅科技产品方面,首个国产移动操作系统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信息安全及自主品牌的进一步崛起,为未来的科技生态系统提供了更多可能性。科学界的精彩接连不断,科学家首次观测到一种新的反物质超核——“反超氢-4”,这一现象的背后预示了前所未有的物质世界探索的前景。
此外,在能源领域,自主研发的300兆瓦级F级重型燃气轮机在上海成功点火,进一步展示了我国在能源转型与技术创新的强大实力。科技工作者的奋斗精神得到了体现,新的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的开馆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展示个人成就的精神殿堂,成为科技传播的重要窗口。同时,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主体的建设完成,引发了公众对基础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助推了科学普及的步伐。
在“十大科技新闻人物”名单中,李振声因在粮食安全领域的杰出贡献获得“共和国勋章”,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尊敬。而中国航空领域杰出的飞机设计师吴光辉和人民医护工作者路生梅也在各自的领域做出了毋庸置疑的贡献,他们秉持的科学精神和仁心仁术感染了每一个人。此外,李菂凭借国内学术成果获得国际物理界大奖,成为众人敬仰的科学先锋。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热词的评选同样引人注目。2024年度十大科技热词,诸如“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数字中国”,无不体现了国家在科技发展过程中的新理念与新目标。而“人工智能+”这一热词的出现,意味着科技与生活的深度融合正在成为现实。
这次评选活动采用大数据筛选与广泛征集相结合的方式,让更多的科技工作者和创新者得以展现自己的贡献。通过院士、科技专家、媒体负责人和科普专家的共同评审,这些名列前茅的事件、人物和热词不仅是对过去一年科技成就的总结,也是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展望。
回顾2024年度科技盛事,不禁令人感慨科技的进步不仅是提高生活质量的助推器,更是助力中国在全球舞台上崭露头角的重要力量。未来,我们期待更多来自科技界的创新与成就,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在经验和技术的交汇之下,我们不仅要拥抱科技更要引导其向良性发展。
结尾之际,建议广大读者关注科技动态,积极体验与应用新兴科技,特别是“简单AI”等AI智能工具的引入,将有助于在个人工作与生活中的提升效率与创造力。希望大家在科技创新的浪潮中,寻找自我,拥抱未来,紧跟时代步伐,为人类的进步尽一份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