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邓先生与妻子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走进了天一观山阅的销售中心,签下购房合同,支付了104万元的首付款。
那一刻,他们坚信未来的家将是幸福的港湾,然而,2024年6月的收房日期却带来了让人窒息的现实——他们的“新家”变成了一个连门都无法打开的“空壳”。
本应是购房者获得的优惠补贴,竟然成为了一场让他们陷入深深债务漩涡的“借款协议”。
当初销售人员信誓旦旦地告诉邓先生5.5万元的“住房补贴”,而最终这笔钱却被无声无息地变成了他和建筑公司之间的债务,而他竟然对此毫不知情。
邓先生夫妻感到了背叛,更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权益在这场游戏中竟然被完全忽视。
最令人气愤的是,签完字后那份“借款协议”竟然被当成“秘密文件”从未交给邓先生。等到发现问题时,已然为时晚矣。
开发商一方还装作没事人一样,不向购房者解释清楚,完全把他们当成了冤大头。
尽管邓先生选择了退让,在7月时就把这5.5万元补缴上去,房开公司不但没有交房,反而要求邓先生再支付1万元的逾期费用。
邓先生一忍再忍表示自己愿意承担这笔费用,但即便卑微成如此模样,房开公司依然拒绝交房。
他们避而不见,拒绝正面回应,一而再的要求邓先生出具各种证明,但直到1月3日记者采访时,邓先生的问题没有解决。
隋女士气愤地表示:“我们连续几天到现场,他们根本不见我们,每次都是推诿!他们的领导从未正面回应过我们,问题一直被搁置。”
房开公司这种“推三阻四”的行为还不算完,记者致电房开公司时,工作人员竟然毫不掩饰地表示:“这个事情我们不会处理,内部正在协调。”
然而在面对记者的质询时,却什么也不说,只是简单粗暴地推卸责任,态度极其恶劣,根本不把购房者的合法权益放在眼里。
无奈啊!邓先生夫妇求助贵阳市高新区住建局,住建局的工作人员推诿称:“房开公司和购房人之间的经济纠纷我们无法干预。”
而当记者提出质疑时,他们竟然回应:“经济纠纷我们无法裁定,建议投诉人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一百多万元的房子,邓先生夫妇已经为之付出了所有努力,但换来的却是开发商的屡屡推脱和不负责任。
隋女士向记者透露:“他们说我们得罪了天一观山阅的有关领导,所以故意卡着不给我们房子,但是我只见过他们所谓的总监王某,但是王某说不给我们就不给我们,昨天领导也说了随便我们去告。
我们去哪里维护我们的权益,我们太难了,一百多万的房子导致现在我们有家难回,有屋进不了。”
他们的等待,成了开发商无耻拖延的游戏,眼看着新房成为遥不可及的梦想,邓先生夫妇心中的愤怒积压到极限。
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最终却换来开发商的恶心行为,这种无理的拖延和推卸责任,让邓先生夫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无数购房者面临着类似的困境,购房合同中的条款复杂,优惠政策背后往往隐藏着种种陷阱,开发商与建筑公司之间的暗中交易往往让消费者处于不利地位。
邓先生夫妇不过是一个普通家庭,他们的遭遇,背后是无数被忽视、被欺骗的购房者,他们的声音难以穿透这层厚重的资本护盾。
在追求城市化和房地产发展过程中,个体的权益常常被商业利益所淹没,法律和制度的缺失,使得开发商肆无忌惮地行使着他们的特权。
房地产市场的乱象亟待治理,监管部门应当更加严格地监督开发商行为,确保消费者的基本权益得到有效保障。
同时,购房者自身也应增强对合同条款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签署任何协议前要仔细阅读每一条条款,避免类似的困境再次发生。
如果是一个老外在中国遇到这样的事,我们的相关部门会是怎样的表现[呲牙][呲牙]
哪天这个开发商当上人大代表了,提案恶意催房。以后买房开发商不按时交房,你不能随随便便就去催开发商交房,打官司没准还给你弄个恶意催房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