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金观平: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4/8/23 12:49:37 | 【字体:小 大】 |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这为新时代新征程上大力推进基础研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
基础研究是整个科学体系的源头,是所有技术问题的总机关,决定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度和厚度,在实现科技现代化中具有战略性作用。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也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成功组织一批重大基础研究任务、建成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
纵向看,我国基础研究经费总量随着全社会研发投入的增长连年攀升,原始创新能力显著增强。2022年,我国基础研究经费首次突破2000亿元,2023年达到2212亿元,占研发经费支出比重为6.65%,连续5年保持6%以上。
横向比,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比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仍存在不小差距。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基础研究经费保持快速增长,2020年美国基础研究经费达1086亿美元,是2000年的2.3倍。世界主要创新型国家基础研究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保持在15%至20%之间。对比来看,我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应对国际科技竞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基础研究,从源头和底层解决关键技术问题。这就需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经费投入,进一步强化基础研究总体布局,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充沛动能。
要开渠引水。拓宽基础研究投入渠道,发挥好中央与地方、企业和社会等各方的积极性,增加基础研究投入。进一步强化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聚焦国家长远发展、战略安全领域,稳步增加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面向区域高质量发展需求设立基础研究专项,探索中央和地方联合出资、协同推进重大基础研究任务的新方式。探索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的新模式,鼓励企业以众包众筹、设立基础研究奖项、与自然科学基金会设立联合基金、与高校院所共建实验室等多种方式,扩大企业基础研究有效投入。
|
|
 栏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