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再次出手报复:2月7日,美国使用无人机,对行驶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东部一条主干道上的一辆汽车发动袭击,造成三人死亡,其中两人为“人民动员组织”的高级指挥官。这次袭击的主要目标是其中的“旅”指挥官维萨姆·穆罕默德·“阿布·巴克尔”·萨阿迪。据称,此人主要负责该武装在叙利亚的活动。美军中央司令部声称,他曾直接负责策划和参与对该地区美军的袭击。
针对1月28日驻约旦美军基地遇袭事件,上周末,美军已对位于伊拉克和叙利亚的七个地点的超过85个目标进行了打击。美国扬言,报复行动是分阶段、多批次的,会持续一段时间。那么,这次袭杀“旅”要员,也就是美国的第二轮报复行动了。
“旅”是一支伊拉克的什叶派武装,是“人民动员组织”的成员。“人民动员组织”由数十个武装团体组成,这些武装团体中有很多与伊朗关系密切。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对伊朗都是言听计从。
值得注意的是,2月4日,伊拉克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福阿德·侯赛因曾经表示,伊拉克政府拒绝让其领土成为敌对国家之间算账的场所,伊拉克不是这些国家之间传递信息和展示武力的地方。
而此前“旅”也曾发表声明,表示该组织将暂停对美军的袭击,以避免“让伊拉克政府难堪”。虽然如此,美国还是没有放过“旅”。而到最后,伊拉克政府还是很难堪:伊拉克的领土还是成了美国“算账”的场所,还是成了美国传递信息和展示武力的地方。
现在,整个中东局势已经极为动荡。而这种动荡背后,是这个地区的一些国家“国已不国”:巴勒斯坦无法建国,导致巴以冲突连绵不断;也门内战,导致胡塞武装的崛起;伊拉克、叙利亚遍地都是各路武装,黎巴嫩也是政党林立、教派割据,整个国家处于碎片化状态。
国家的有效治理,必须基于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没有这个基础,国家没办法有效运作,而“非国家行为体”,比如说,哈马斯、胡塞武装、黎巴嫩以及伊拉克的各路武装,甚至所谓“伊斯兰国”,都会扮演重要角色。
形成这种局面,美国负有最主要的责任,因为很多国家都是在美国的干预和打击之下变得残破不堪。
美国一时得手,但从长远看,其实是深陷泥潭,进退失据,左右为难。到今天,不打又不行,大打又不行。想走走不了,想留又挨揍。挨了揍虽然可以报复,但报复完了还得挨揍。局势不断循环,美国还得努力控制不能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