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高加索:俄罗斯视其为南大门要不是俄乌冲突北约根本进不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9/8 9:04:14 | 【字体:小 大】 |
2008年8月,格鲁吉亚政府军对南奥塞梯自治州发动了大规模军事进攻,试图以武力手段重新控制这片自苏联解体后实际独立的地区。然而这场军事行动却意外引发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应,俄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反击,在短短五天内就彻底击溃了格鲁吉亚军队。这场突如其来的军事失败让格鲁吉亚政府彻底放弃了武力收复失地的计划,此后该国政坛更迭,亲俄政治力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俄格两国维持了长达十余年的相对和平局面。
格鲁吉亚当年敢于采取军事行动的深层原因,与其积极寻求加入北约的战略选择密不可分。在战争爆发前,格鲁吉亚与北约关系日益密切,甚至已经启动加入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当时的俄罗斯同样对加入北约表现出浓厚兴趣,这种微妙的地缘政治态势为后续冲突埋下了伏笔。格鲁吉亚政府误判形势,认为获得北约支持后可以冒险一试,但现实却给了他们沉重一击——战争爆发后北约并未如预期般提供实质援助,而格鲁吉亚军队在俄军面前的不堪表现,更让西方盟友望而却步。
这场持续仅五天的战争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初期格鲁吉亚军队确实展现出不俗战力,采用空地协同战术,兵分三路在13小时内就攻占了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然而当格军将矛头转向当地俄军维和部队时,局势立即发生戏剧性逆转。俄罗斯北高加索军区第58集团军快速反应,翻越高加索山脉后以压倒性火力压制格军。俄空军更是完全掌握制空权,将格军装甲部队当作活靶子肆意攻击。缺乏有效防空能力的格军节节败退,俄军在一天内就夺回茨欣瓦利,并乘胜追击直逼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与此同时,俄海军在格鲁吉亚海岸实施登陆作战,形成海陆夹击之势。面对绝对劣势,格鲁吉亚政府不得不接受战败事实,而俄罗斯则顺势与南奥塞梯建立正式外交关系。
俄罗斯对高加索地区的战略控制有其深刻的地缘政治考量。作为连接欧亚的重要枢纽,外高加索地区对俄罗斯国家安全具有特殊意义。历史上车臣战争的惨痛经历让莫斯科深刻认识到,必须牢牢掌控这一战略要地。北高加索地区复杂的民族宗教构成(以穆斯林为主的多个自治共和国)始终是俄罗斯联邦的潜在不稳定因素。这些地区与土耳其、伊朗等国的文化宗教联系,更增加了外部势力干预的可能性。正因如此,俄罗斯将外高加索视为保卫北高加索的重要屏障,绝不容许北约势力渗透。 近年来,高加索地区的地缘格局正在发生微妙变化。2020年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冲突中,俄罗斯出人意料地未对传统盟友亚美尼亚施以援手,导致亚美尼亚战败并失去对纳卡地区的控制。这一变故促使亚美尼亚开始转向西方,为北约势力渗入该地区创造了条件。特别是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无暇南顾之际,北约以和平调解者身份成功介入高加索事务。通过促成亚美尼亚与阿塞拜疆和解,并获取在赞格祖尔走廊的军事存在,北约实现了多年来梦寐以求的战略突破。
当前国际局势的发展印证了一个残酷现实:俄乌战争的持续正在为北约创造更多战略机遇。从芬兰、瑞典加入北约,到北溪管道被毁,再到叙利亚局势变化,西方阵营正利用俄罗斯陷入战争泥潭的时机,在全球多个战略要地取得突破。高加索地区的最新发展态势,不过是这一宏大战略棋局中的又一重要落子。历史经验表明,地缘政治博弈从来不会停歇,而弱小国家往往成为大国角力的牺牲品,2008年的格鲁吉亚如此,今天的乌克兰亦是如此。
|
|
 栏目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