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12月中旬,盘龙区将对丽江束河古镇项目旗下的部分资产进行司法拍卖,包括束河古镇未开发的220亩住宅用地,束河古镇免税店的18788平方米商业铺面,阳光酒店物业以及束河古镇内的几十套房产,总起拍价超过5亿元,其中,仅束河古镇未开发土地的评估价就有3.27亿元。
而上述被拍卖资产均属于丽江鼎业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也就是名噪一时,丽江束河古镇的开发商。
丽江鼎业房地产公司是昆明鼎业集团的核心企业,是云南老牌房企之一,成立于1999年,和俊发地产的历史差不多一样长,由刘家纯创立。鼎业集团最早本来也是在昆明开发项目,曾先后开发过金舟花园、景江花园、金洲湾花园、金洲湾蓝屿等多个项目,只不过这些楼盘的开发年代都比较早,后期鼎业集团基本淡出了昆明市场,所以了解的人不多。
真正让鼎业集团暴得大名的项目,是丽江束河古镇。2003年,鼎业集团在丽江成立了丽江鼎业房地产公司,开始开发束河古镇,之后,鼎业在束河的开发活动一直持续到疫情期间,直到最近土地被拍卖。
鼎业在丽江的20年里,先后在束河古镇开发了茶马驿站仿古街区、天域阳光特色民居、丽水阳光酒店、束河购物广场、哈里谷酒吧街等,2020年后还在束河古镇正大门地块上开发了占地126亩的丽江束河古镇文旅城,是丽江最负盛名的开发企业之一。
然而,时至今日,手握云南文旅开发最具影响力的项目——束河古镇的鼎业集团也走向了末路,可见,文旅地产近年的颓势。
其实,云南的文旅小镇可谓星落密布,在房地产火热的前些年,各大开发企业更是在各州市走马圈地,门槛极低,古镇、小镇、古村、度假区遍地开花,投资热潮持续至今。那么,如今鼎业倒下了,云南那些扎堆开发古镇的企业们又还好吗?
和束河古镇一样,彝人古镇也是从无到有,至今还是云南楚雄旅游最亮的一张名片。其开发企业伟光汇通,从事文旅小镇的开发运营可以追溯到2004年。
当时,云南的旅游目的地以昆明、大理、丽江等历史文化名城为主,其他地区大多处于半开发或待开发的状态。伟光汇通的创始人陆学伟及其合作伙伴便准备在“昆明-大理-丽江”线路上打造一个新的旅游目的地,目光随之聚焦到楚雄。
伟光汇通打造的集商业、居住、民族特色文化旅游为一体的文化旅游小镇——彝人古镇,在2006年火把节之际正式开街,半年时间共吸引280户商家入驻,接待游客量达20万人次。2007年-2019年,彝人古镇的游客量从130万人次跃升至1376万人次,撬动上下游产业投资近百亿元,推动了楚雄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凭借彝人古镇的成功开发,创始人陆学伟于2012年底将总部迁至北京,决心带领伟光汇通走出云南、布局全国。2009年-2016年,伟光汇通又打造了滦州古城、田州古城等项目,并发展成为专业从事文旅古镇投资、开发、运营管理的集团企业。
国家发改委、国开行联合2017年2月印发的《关于开发性金融支持特色小(城)镇建设促进脱贫攻坚的意见》提出,发挥开发银行“投资、贷款、债券、租赁、证券、基金”综合服务功能和作用,在设立基金、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方面提供财务顾问服务;发挥资本市场在脱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盘活贫困地区特色资产资源,为特色小(城)镇建设提供多元化金融支持。
于是,伟光汇通紧随国家战略,开启了文旅小镇开发的新篇章。当年,伟光汇通与国开金融全资子公司国开创新资本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合资成立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其中后者持有其44%的股权。
得益于国开金融的背书,伟光汇通旅业的项目在全国遍地开花。据上海联交所发布信息显示,截至2020年底,伟光汇通旅业在建项目16个,处于前期筹备的文旅小镇超过29个,算是云南文旅小镇开发的专业户。
然而,拿了一手好牌的伟光汇通还未成为最后的大赢家,却频频暴露出各种问题。从2017年初开始,受资金链问题影响,彝人古镇项目的操盘方——云南汇通古镇文化旅游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被告,接连陷入与云南高远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楚雄经荣新型建材开发有限公司等公司的借款合同、买卖合同纠纷。
或许是受到上述事件影响,随后云南汇通集团控股股东陆学伟便选择从中“抽身”。公开资料显示,云南汇通集团成立于2003年,陆学伟、苏泽芸、沙翠梅分别持有80%、10%、10%的股份。2017年5月,云南汇通集团法定代表人由陆学伟变更为沙翠梅。同年8月,陆学伟从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备案中退出,马勇新增成为公司董事。次年8月,陆学伟转让所持公司股份,马勇出资4000万人民币成为公司新控股股东。
此外,伟光汇通旅业经营情况也并不乐观。根据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的信息,伟光汇通旅业2019年营业收入约6.1亿元,净利润亏损2.6亿元;截至2019年末,其资产总计52.4亿元,负债55.2亿元,所有者权益约为-2.8亿元。2022年3月,伟光汇通旗下合资公司伟光汇通旅业也成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为550.5万元。
雪上加霜的是,曾经的“靠山”也欲撤资。2020年,伟光汇通在云南芒市傣族古镇项目的央企合作方——新兴际华集团独资子公司新兴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底价1506.84万元将芒市新兴伟光汇通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46%股权转让至一家民营企业。
2021年2月,国开创新曾挂牌转让其所持有的伟光汇通旅业一半股权,转让底价约3.24亿元。
当然,截至目前,伟光汇通还没有走到暴雷那一步,手上的文旅小镇项目仍多达数十个,之后还能不能从文旅产业运营翻身?我们不得而知,但至少我们不希望云南再多几十个废弃的小镇项目。
云南文旅开发企业里,官司缠身的远不止伟光汇通,打开天眼查,云南众多古镇开发企业均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据2019年时代传媒发布的一份榜单显示,截至当时已在云南投资的房企大佬云集,恒大投资8750亿、碧桂园投资2000亿、万达投资1700亿、绿地投资1200亿、万科700亿、融创中国600亿。
如今来看,这些开发企业,暴雷的暴雷,转向的转向,留给云南的只剩“一地鸡毛”。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现有2000多座已开发或者正在开发的古镇,但让人记住的不超过10个。仅仅云南,截至2018年,全省特色小镇新开工项目就多达710个,累计完成投资633.2亿元,新入驻企业2576家,也不知道如今建成了几个,烂尾了几个,入驻的企业又还剩几家?
“古镇开发”本就是一个伪命题(新开发的为何叫古镇?),还要从开发到运营,从招商到盈利,成功的可谓凤毛麟角。
可以预见,仅仅靠企业的力量,想要打造运营成功文旅古镇项目,成功概率可谓微乎其微,要真正做好小镇旅游,复兴古镇文化,是需要政府与企业强强联合,政策与资金良好配合或才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反之,如今中国古镇遍地开花,同质化严重导致项目、企业死了一波又一波,难道真的只怪企业无能吗?
最后,我们来看一下2017年云南发布的105个特色小镇名单,你认识几个,大家自己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