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今天是:
网站首页国内新闻国际新闻时政新闻军事新闻时事新闻科技新闻房产新闻教育新闻旅游新闻
相关文章
 循规律、强引导、扩主流党报…
 AI时政画报丨秦岭鹭舞
 多地政务系统接入DeepSeek
 2024时政热点:国内外时事汇…
 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
 指南针(300803)股东广州展…
 过去“不敢转”  现在…
 上海落户支持核电运行研究院…
 留学上海新机遇!最新落户政…
 外资外企为何在这里安家——…
 免票!半价!金华人抓紧!20…
 跟着春晚游武汉灯会2025年武…
 12月30日周一《新闻联播》要…
 反精神内耗喜剧《东四十条》…
 年入6个亿的抖音大V突然退出…
 2021年12生肖图表
 美媒评NBA历史最具影响力球员…
 以赛促学丨传媒学院摄影专业…
 香港升学:值得选择的学科方…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热点:…
 2023年时政热点全解析考公备…
 揭秘3·15多省联考申论命题的…
 欧洲多国安抚泽连斯基反思欧…
 日本“航母化”改造:地区安…
 中国彻底被惹怒了!美防长意…
 《漂亮的教师5》韩剧在线观看…
 明确了!这类老师能放宽到70…
 中学年薪80万招聘老师 最新回…
 2022年虎年相冲的生肖
 快来看!2025年1月16日时政
 慎思笃行树学风|青春实践绽…
 2025卡塔尔网络峰会开幕:全…
 科技创新赋能全球消费发展
 震撼!MiniMax发布全新视频模…
 上海领跑全国房价复苏市场分…
 万众瞩目!2025沈阳又一现象…
 73房地产资讯 - 沈阳房天下(…
 哈爾濱這三件大事意義非凡
 外媒盘点2025年外国航天大事…
 重磅!大兴区这俩镇的规划又…
 “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习…
 中央网信办召开全国网络法治…
 民“声”大事治理有方 5年来…
 兴船报国 逐浪深蓝——江苏科…
 常江等 重申新闻多样性:202…
 对线后清华女硕士:出于兴趣…
 2024年宁波科技创新十件大事…
 最新消息!今日必看10条要闻…
 我们的铁路风景今天的活力中…
 朝鲜谴责美国政府军事挑衅
专题栏目
网络
您现在的位置: 时事新闻网 >> 教育新闻 >> 正文
高级搜索
循规律、强引导、扩主流党报评论这样实现1000万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5/2/25 4:40:26 | 【字体:

  今天的舆论场,思想观念日趋活跃,社会思潮纷纭激荡。随着新媒体技术迅猛发展,媒体传播场域发生新的变化,党报评论的主场已从报纸延伸触达至舆论场各个角落。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评论员”的时代,处理好“冷场”和“热场”的关系,激扬主流价值,成为党报评论必须肩负起的新使命。

  在信息纷繁、观点多元的时代,决定媒介影响力的关键在议程设置,实现思想引领力的关键也在议程设置。评论写作是一个议程设置的过程,也是公众议程、媒介议程和政策议程相互作用的过程。以大众日报为例,2024年以来,评论作品的几次“出圈”都是通过向上与职能部门的沟通、向下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互联,实现对选题的精准定位、对热点的精准聚焦和对内容的精准把握,进一步提升了党报评论的引导力。

  互动,让党报评论基调更准。相关职能部门对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情况了解更全面,掌握的资料更丰富。与这些部门直接沟通,可以为评论员提供认识事物、分析事物的正确框架,有利于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以更加清晰、权威的思想判断和价值判断引导社会舆论。

  2024年山东省两会期间,大众日报评论员根据中央及省委宣传主基调,及时与上级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中心工作的最新进展,让评论写作有准头、下笔行文有准星。据此推出的《2023,好势头!》《2024,有干头!》《稳扎稳打有奔头!》《共同奋斗有盼头!》《敢作善为走前头!》系列评论,获得200多家媒体转载、800余万阅读量、4000余次评论,很好地起到了暖人心、化温差、稳预期作用,为山东发展营造了良好舆论声势。

  互动,让党报评论深入人心。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在议程设置中占据主动,必须把根扎得更深一些,通过与群众生产生活的互动,构建政策与公众的联系,将政策语言更好地转化为群众语言,从而化解宏观政策与群众感受之间的温差,增强公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近年来,南方日报聚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推出《从“港车北上”到“深圈西拓”,珠海更需快马加鞭》等评论,从群众的心声出发,以更丰富的表达、更鲜活的语言引发群众共情、强化群众认知。事实证明,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与人民群众同气连声,既能为评论写作积累丰富素材和真实背景,又能让评论直抵人心,让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飞入寻常百姓家”。

  总之,上下互动才生动,才能抓住中心工作要害,丰富议题设置空间,提升议题设置精度。这要求评论员做好沟通工作,构筑互动桥梁,一方面要从中心工作出发,积极对接需求,科学设置议题,把准舆论引导方向;另一方面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打捞社情民意,关键时刻精准发声,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如此,才能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先声夺人、首发定调,实现舆论工作与中心工作的同频共振。

  时间的节点,也是发展的坐标。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深刻变化的今天,党报评论只有找准有效节点、把握恰当节奏,根据时与势及时作出反应,才能把“定音鼓”敲到点子上,切实增强舆论引导工作的质与效。

  首先,在地方或者国家事业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扮演特殊角色的会议,是党报评论必须抢抓的节点。比如,两会是倾听民声、汇聚共识的平台,各类政策意见的背后,描绘着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蕴含着千家万户的关切与诉求,对党报评论来讲,两会时间是抢占舆论高地的有利时机,抓住这样的关键节点进行引导,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大众日报《2024,有干头!》等系列评论之所以能快速“出圈”,很重要的一点是抓住了两会这一节点。

  再如,党的历届三中全会都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媒体报道的重大节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大众日报评论员推出《改革,山东挑大梁的关键一招》,大众新闻客户端内阅读量达14.47万;大会闭幕当晚,大众新闻客户端推出的《跟着评论员笔记,一起学二十届三中全会公报》,两小时内端内阅读量突破2万。这两篇文章都抓住了舆论关切和走向,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

  舆论热点集聚社会关切、凝结社情民意,是主流媒体引领价值、影响人心的重要切口,也具有节点意义。2024年3月,一些网民在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之间进行拉踩,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思考。浙江日报、大众日报推出的《市场那么大,容得下两瓶水》《拉踩两瓶水的真问题是什么?》等评论,校正部分网民错误观点,引导社会进行理性思考,有效提振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

  此外,从各地党报实践来看,在节庆、周年等节点做好优质评论供给,也能很好地传播主流价值。2024年“五一”、国庆假期前后,大众日报、湖南日报推出《寻找“生活在别处”的体验感》等观察类稿件,既结合当下热点,又符合节庆氛围,为做好文旅各项工作提供了有益思考。

  回过头来看,精准把握时度效,是党报评论抢占舆论先机、赢得主动权的重要法宝。只有在重大节点及时传递声音、精准阐释精神,对重大舆情事件及时介入、适当发声,党报评论才能打响品牌、形成声势,在众声喧哗的舆论场占据主流。

  做好“强引导”工作,不能忽视传播规律的重要性。抓不住传播规律,就到达不了舆论场,所谓引导舆论便无从谈起。对传播规律的遵循是具体的,涉及题目的敲定、文风的调适、思想的切中、表达形态的转换、传播矩阵的搭建等。一篇评论要传得开、叫得响,在传播上大有文章可做。

  党报评论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版图,必须在搭建传播矩阵上做文章。当前,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战场”。以微信、今日头条、微博、抖音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更是凭借着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强大的信息聚合能力,成为“主战场”上的“主渠道”“主赛道”。因此,与各大互联网平台主动对接、加强合作,打通传播渠道,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成为提升党报评论引导力的必修课。

  人民日报评论部在微博等平台上开设“人民日报评论”账号,并与微博运营团队建立密切联系、加强互动配合,对评论稿件进行多渠道传播、多平台推广;大众日报评论团队借助“大众”新媒体大平台,实现评论文章在腾讯新闻、百度、今日头条等平台上的及时推送。这些尝试扩大了党报评论的人群覆盖面,让主旋律传得更广、更远、更深。

  在移动互联网上提升能见度、曝光度,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适应移动传播社交化、个性化、视频化趋势,创新叙事话语和形态。人民日报开设《睡前聊一会儿》《画里有话》等新媒体评论栏目,探索《两会同心圆》《金台访谈录》等视频评论产品生产;新华日报尝试 “剪纸+评论”等新形式,推出《潮叔读报》《观潮》等新媒体专栏;大众日报让评论员出镜,推出具有“短”“实”“新”风格的“微言”系列网评。这些做法都是在文风和表现形式上做创新,拉近了党报评论同受众的距离,增强了党报评论的吸引力。

  当然,无论表达形态如何转变,优质评论内容的基本标准没有变。标题倘若不能实现高度与温度的融合、意义与意趣的融合,就难以吸引眼球;表达倘若弯弯绕绕、不直截了当,百姓自然不愿看;观点倘若不到位、高度不够,受众看不出深度和新意,也不会买账,遑论评论内容的跨平台、跨渠道传播。

  在当前传播语境下,人们不仅关心“是什么”,更关注“为什么”。而回答“为什么”,规律层面的分析必不可少。事实上,在当下的信息传播环境中,热点信息对多数群体而言已唾手可得。从一定程度上讲,网上缺的不是信息,缺的是对表象背后的规律性分析。这正是《历史不会浓缩于一个晚上》等评论火爆的原因所在。

  经济社会发展极其复杂,有其自身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只有抽丝剥茧,将内在机理和运行逻辑讲出来、讲透彻,评论才有感染力、说服力。如果洞悉不了其中蕴含的规律,在行文中说空话、假话、外行话,那么所谓的引导也是空对空,抓不住人心,达不到预期效果。这需要评论员以专业深刻的客观分析,把事物发展逻辑链条展现出来,以“理”服人。比如,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就不能空唱,而是要以一个个真实的细节、一条条坚实的经济规律,将光明未来阐释出来。拿2024年5月人民日报“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系列评论来讲,三篇评论摆事实、讲规律,把清洁能源技术的可及性、供需不均衡的普遍性等经济学层面的规律揭示出来,有力地驳斥了西方媒体的错误观点。

  对当下社会现象进行解析,要想打动人、说服人,同样离不开规律层面的阐释。大众日报推出的《济南版阿勒泰,何以掀起热潮?》,从城市治理和年轻人诉求等角度,对济南菠萝山人气爆棚的原因深入剖析,让人们对菠萝山的“火”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进一步看,规律性分析必须映射现实、观照社会,有现实针对性和问题导向性。因此,以规律之“矢”射准现实之“的”,前提是全面了解真实情况,切实找准问题根源。如果连现实的“脉”都号不准,那么开出的“药方”就不对症,所谓的规律分析就牵强附会,甚至可能南辕北辙。对于评论员而言,真正把情况摸实摸透,除了脑力、笔力,尤其需要增强脚力、眼力。

  大众日报评论员在创作《讲概念,但不能套概念》等“新质生产力观察与思考”系列评论之前,深入一线采访调研,与政府部门、企业家、一线工作者座谈交流,并搜集大量资料学习,从而总结出向“新”发展过程中三个维度的问题,并提炼出破解问题的路径方法。也正是有了对现实问题的精准把脉、对规律的精准探析,这组评论才产生了全网超1000万的阅读量。

  从以往经验来看,引导效果好的评论,往往很好地融合了思想与实践,内含强大的思想力与阐释力。要做到这一点,准备工作不可或缺,思想、观点、材料、角度等方面都需要打好提前量,写作时才能事半功倍。在诸多准备中,思想准备是最重要的准备。如果没有大量的思想储备,就没有充足的分析工具箱,当纷繁复杂的信息扑面而来时,就难以抓住关键信息、精准捕捉事实的意义指向,也就难以为受众提供准确有用的价值判断和观点看法。

  思想学识的准备,首先是观点素材的积累,要把握好“远水”和“近渴”的关系。一个思想观点有源头、有沿革,这是“远水”“水源”,是评论员知识体系架构的地基,需要长期系统地学习掌握。但总有一些思想观点、知识信息是评论员的短板。这个时候,就需要评论员快速汲取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形成对事物的整体判断,这是“近渴”。但解决“近渴”,也需要“远水”的支撑。只有平时把地基打牢了、学习扎实了,才能在极短时间内对新思想新观点兼收并蓄、灵活运用。

  这一点从一些时效性较强的评论中可见一斑。2024年全国两会期间,习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就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新的重要指示。大众日报、新华日报、南方日报分别在第一时间推出《因地制宜,育好“鲁版”新质生产力》《读懂“因地制宜”的深意》《准确把握“因地制宜”》等评论。这些评论之所以出手快、说服力强,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评论员对习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进行了长时间的学习。

  再者是知识体系的构建,要把握好“自学”与“互助”的平衡。有思想力的评论,离不开专业的景深。面对全社会“知识水位”的提高,一篇评论必须有信息或思想增量,否则难以打动人。现实是,评论员倘若不主动学习,就难以架构自己的思想体系,形不成对事实的准确判断,也就写不出有价值增量的评论。所以,加强日常学习是每位评论员成长的必然选择。同时也要看到,交流与合作也是评论员的必备功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盲点,通过交流与合作,评论员能够在短时间内打破知识的局限,让观点在碰撞中得以校准、让思想在交流中得以升华。

  总而言之,时代在变,评论员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持续输出思想观点,让党报评论的声音更响亮。

  面对深刻复杂变化的舆论环境,党报评论路更宽了、责任更重了。坚持正确导向,主动上场、创新求变,不断增强议程设置能力,不断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党报评论一定能更好发挥定调、定向、定心作用,为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展现更大担当、贡献更多力量。

  (刘帅、李岳岳: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评论员;任宇波:大众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

  本文刊于《全媒体探索》2024年11月号,原标题为《循规律 强引导 扩主流——党报评论如何引领主流舆论场》,参考文献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领导没提拔过我,退休后让我提拔他女儿,我让她陪我出差三天,她喝醉酒醒来当场愣住了

  政协成都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主席会议对违纪违法政协委员及时作出处理的决定

  明起调价限购,上海这两天卖疯了!门店排队千人、3小时起步!老少都在抢!

  新华社消息|外交部:美国将中国企业和中国市场拒之门外 损害的是美国自身

教育新闻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个教育新闻:

  • 下一个教育新闻: 没有了
  •  
     栏目文章
    普通教育新闻 循规律、强引导、扩主流党报评论这样实现1000… (02-25)
    普通教育新闻 《漂亮的教师5》韩剧在线观看 - 《漂亮的教师… (02-24)
    普通教育新闻 明确了!这类老师能放宽到70岁 (02-24)
    普通教育新闻 中学年薪80万招聘老师 最新回应 高薪吸引优秀… (02-24)
    普通教育新闻 山东电视台20位美女主持人:以多元化素养传播… (02-23)
    普通教育新闻 新年求是文章讲以斗争求安全、发展! 2025010… (02-23)
    普通教育新闻 【山东新闻联播】德州:用好“关键一招” 集聚… (02-23)
    普通教育新闻 铜仁市碧江区中等职业学校:全面深化教育教学… (02-22)
    普通教育新闻 山东建筑大学就业、深造情况:2023-2024学年本… (02-22)
    普通教育新闻 解码《纲要》 统筹推进“双减”和教育教学质量… (02-22)
    普通教育新闻 提升素质增效能精准发声促发展——桐乡二中召… (02-21)
    普通教育新闻 如何在媒体网站发布新闻迅速引发关注! (02-21)
    普通教育新闻 点击查看DeepSeek撰写的RUC学工新闻稿 (02-21)
    普通教育新闻 尹洪波降级!不再续聘! (02-20)
    普通教育新闻 淮滨高中:名师引领施策强师赋能提升 (02-20)
    普通教育新闻 2025年山东省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02-20)
    普通教育新闻 《新闻联播》 20250109 21:00 (02-19)
    普通教育新闻 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住鲁全国人大代表卓长立… (02-19)
    普通教育新闻 《黑神话》制作人冯骥又上新闻联播 谈杭州发展 (02-19)
    普通教育新闻 沪上约225万名中小学生开学 公共安全教育迎新… (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