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于Retraction Watch获悉,经过数月的调查,Hindawi出版社发现了操纵同行评审过程的审稿人和编辑人员,并官宣计划将撤回16家期刊的511篇论文。
这一份官宣让不少作者心生不安,@cujolio在论坛分享了自己的真实经历:
“投稿的一篇 online,一篇在投,可能会被一棒子打死统统冻结甚至撤稿...”
其实早在8月初,Hindawi成立了一个联合调查小组,由研究诚信专家、数据和分析专家、出版和运营团队以及Wiley和Hindawi的法律顾问组成。
该团队对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文章和手稿进行了深度评估。这就产生了一份除了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者之外的“被妥协”的审稿人和编辑的名单,确定了他们之间存在的网络,审查活动的模式,以及在审查过程中最初可以标记为“被妥协”的每个阶段发表的文章和手稿的洞察。
9月6日,联合调查小组开始对已发表的文章进行评估,仅根据审稿人的活动,初步建议撤回511篇存在问题的文章。
出版商还暂停了对涉及“可能受到损害”的个人的稿件进行审查和制作,并将开始对这些稿件进行评估。估计随着调查的继续,可能还会有更多的论文面临撤回
几个月前,Journal of Healthcare Engineering杂志所有专题无差别冻结,很多稿件接收了不给发表,质量审查一直停在那里,许多在投稿件因此被迫撤稿。
例如,PLOS于8月宣布,由于操纵同行评审,它将撤回其主营期刊的100多篇论文,而IOP Publishing也在9月初的时候宣布将撤回可能来自论文工厂的近500篇文章。
这些文章中的绝大多数(463篇)都来自《物理杂志:会议系列》(Journal of Physics: Conference Series),21篇来自IOP会议系列:材料科学与工程,10篇来自IOP会议系列:地球与环境科学。
截至10月8号,《物理杂志:会议系列》的期刊官网显示,已对293篇会议文章发布了撤稿。
事实上,2012 年以来,同行评审造假就占据了 15% 的撤稿(McCook, 2015),在每年庞大的撤稿量中,这看起来或许只是一小部分,但同行评审造假情况猖獗,让科学的可信度遭受质疑。
同行评审造假是一直影响学术发表产业的问题,其带来的威胁造成学术期刊和科学的诚信受到质疑。意得辑专家视点资深编辑 Sneha Kulkarni ,曾就这一问题发表文章:
编辑可以预防这些事件,小心谨慎地挑选审稿人。此外,期刊也该鼓励采用公开同行评审,维持审稿过程透明度的做法。期刊加强在线投稿系统安全性也是很重要的一点,让作者无法操纵。
最后,发表前同行评审不该是科研评估过程的结束,期刊应该要让文章在发表后也能被审查和公开讨论,这样就能及时发现已发表工作或出版过程中的任何错误。
此外,Sneha Kulkarni 还表示,虽然同行评审在学术出版的地位依然屹立不倒,但需要唤醒学术出版界知道同行评审系统面临的挑战。期刊编辑、出版社和作者需要一同携手破解这个问题,捍卫强化学术文化。
北京理工大学低碳技术管理团队自主设计开发了碳排放 “测-算-控-谋”技术体系,科学量化了各项技术的减排贡献,实现北京冬奥碳减排行动评估有据可依、有数可查、有物为证。中科幻彩为其制作了相关科学原理动画视频,2022北京冬奥会期间在水立方、国家速滑馆等奥运场馆滚动播放,并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高鸿钧团队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原子级精准控制的石墨烯折叠,其成果发表在了国际顶级杂志Science上。
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发布了“2019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柳延辉研究组「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研制出高温块体金属玻璃」的科研成果由中科幻彩为其制作了相关科学原理动画以及展示效果图,并在新闻联播播出。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对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中部署的3颗卫星最新重大科学成果进行了集中发布。中科幻彩有幸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演示视频动画,该动画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聚合物分子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聂志鸿团队在纳米“人造分子”制备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发表于国际顶尖学术期刊Science杂志。中科幻彩有幸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原理视频动画和艺术呈现图。
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普林斯顿大学和北京大学团队在在量子拓扑物质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中科幻彩有幸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原理视频动画和艺术呈现图。
暨南大学李丹教授团队报道了一种具有嵌入分子口袋的MOF材料,在基本不同的压力下向丙烯和丙烷开放,提出了下一代筛分材料设计,在吸附分离中有巨大的潜在应用。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上,中科幻彩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科学原理演示视频动画。
中科院苏州纳米所副研究员朱玉长与苏州大学教授靳健、美国范德堡大学教授林士弘合作,提出了一种原位构筑二维分形枝晶结构,并以此为模板提升聚酰胺分离层有效过滤面积,进而大幅度提升纳滤膜分离通量的新策略。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PNAS上,中科幻彩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科学原理演示视频动画。
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了慧眼(HXMT)卫星最新观测结果:在高于200千电子伏特(keV)的能段发现了黑洞双星系统的低频准周期振荡,中科幻彩为其成果设计制作了演示视频动画、艺术呈现图以及文章插图,该动画在央视新闻频道播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云圻利用化学气相沉积法合成氮掺杂石墨烯并对其电学性质进行了研究,发现氮掺杂可以有效地影响石墨烯的电学性质,极大地推动了石墨烯的研究与应用。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史伟云、周庆军团队,在应用胚胎干细胞或诱导多能干细胞(hESC/hiPSCs)来源细胞治疗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基础研究领域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角膜内皮失代偿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案。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医学顶级期刊JCI上,中科幻彩助力科学家科学成果的可视化展示和推广。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广军院士团队研制了列车运行状况正线动态测试站三类系列测试设备,填补国内空白,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外主流产品,满足了我国铁路运输的迫切需求。
阅尔基因(NuProbe Global)团队率先开发了一种独特且新颖的基于PCR的富集方法——阻断剂置换扩增(BDA)。BDA技术可在野生型DNA背景下选择性扩增低丰度序列变异(SNV和indels)。中科幻彩受阅尔基因公司委托为该项技术制作了科学原理演示动画,助力企业的核心技术展示和推广。
中科幻彩受主办方中国工程院的委托,为2020年创新与新兴产业发展国际会议(IEID)制作了网页开场动画。
国际公认的纳米科技领域领军人物王中林院士,在中科院格致论道讲坛发表了有关摩擦纳米发电机演讲,中科幻彩为其制作了科研成果的原理演示视频,为王中林院士这项拥有10亿美元估值的技术助力添彩。
Wiley和四川大学联合创办的开放获取式期刊SusMat首发刊正式上线,作为Wiley旗下“Mat”系列高端期刊成员之一,SusMat首发刊封面率先使用了动态封面,即将引领科学可视化表达的新风潮。其中,SusMat期刊LOGO以及三期动态封面的设计制作均由中科幻彩完成。
千言万语不敌动画十秒,文字描述在动画演示面前显得笨拙无比,越来越多的顶刊开始引入视频摘要(Video Abstract)的表达形式,生动的科学视频让科研成果的表达不再晦涩难懂,也让更多学术圈外的普通人能够触及科学最前沿的内核,为科学成果的传播提供更加有力的途径。
论文插图封面设计,科学动画,科研绘图培训,有限元模拟培训,R语言培训,SPSS培训,统计分析、作图排版与图像处理培训,PPT美化,医学插画,宣传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