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杭州机场高铁钱塘江隧道启动掘进,全长5328米,是国内首条穿越钱塘江的高铁隧道。工程克服潮水压力、复杂地质等挑战,确保350公里时速通行。建成后将强化长三角交通网络,促进区域快速交流,提升杭州铁路枢纽与萧山国际机场的地位,便利民众出行。
中国海油工程完成巴西40万吨级P79,FPSO项目13个上部模块建造,彰显中国高端海洋装备制造能力。该装置将服务于巴西深水油田,提升海上油气开采效率与安全性,促进能源稳定供应,推动国际合作与发展。
三、安徽农大首次发现RDM16蛋白凝聚物助力植物耐热,发表于《自然%ub7通讯》
安徽农业大学李培金教授团队发现RDM16蛋白能响应温度变化形成凝聚物,增强植物耐热性。研究发表于《自然%ub7通讯》。随着全球变暖,高温严重影响农业。该成果为选育耐热作物品种提供基因资源,有助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益,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西康、西十高铁建设迎重大突破:关键站点完工与隧道贯通,加速区域融合
西康、西十两条时速350公里高铁建设取得新进展。西康高铁首座车站镇安西站主体完工,西十高铁天竺山二号隧道贯通。建成后,西安至安康、十堰的行程将大幅缩短,促进沿线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增强区域间联系,推动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民众出行提供更快捷的选择。
1月12日,2025年澳网公开赛启幕,中国选手郑钦文击败世界排名第110的托多尼,赢得女单首胜。郑钦文在抢七中以7-3和第二盘6-1胜出。若顺利晋级,郑钦文将可能面对施耐德和萨巴伦卡等强敌。多名中国选手也在首日亮相,展现中国网球实力,激励更多人投身网球运动。
雪龙2号完成新西兰利特尔顿港补给与人员轮换,启程阿蒙森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大洋考察。此次考察聚焦生物生态、环境变化及污染物分布,旨在探究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此举不仅深化了我国在极地科研的参与度,还加强了国际间合作,为全球环境保护贡献力量,提升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七、广西2025首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1.3万个岗位吸引1.5万毕业生求职
广西2025年首场高校毕业生就业双选会在广西民族大学举办,提供1.3万个岗位,1.5万毕业生参与。活动设东盟合作企业区、社会组织招聘区等,促进多元就业,并提供一站式政策咨询。广西强化就业政策,推动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鼓励毕业生留桂发展,为青年职业道路开辟新机遇。
上海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首条直飞航线周年之际,此航线促进两国在经贸、旅游和文化方面的交流,为民众往来提供便利,增进双边友谊,开启合作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