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政治学者郭正亮在2023年12月语出惊人,声称“中美真正的较量不在台海,而在南海,特别是黄岩岛”。
这位耶鲁大学毕业的博士甚至断言,如果中国在黄岩岛填海造陆,美国可能会派轰炸机直接摧毁。
这种论调立即在两岸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危言耸听,也有人觉得不无道理。那么,黄岩岛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位台湾专家如此紧张?
郭正亮不是普通评论员,他有着相当扎实的学术背景。1961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台湾大学政治系毕业,后来获得美国博士学位。
他的政治经历也很丰富,2005至2008年担任过台湾“立法委员”,早年加入。不过卸任后,他并没有继续从政,而是转向媒体,成为一名资深评论员。
郭正亮的研究方向主要是两岸关系和中美博弈,他经常在电视政论节目中发表看法。他的风格犀利,观点偏向务实,不随波逐流,少有激进的言辞。
有意思的是,他对台海和南海问题的看法截然不同。他认为如果解放军,美国最多提供武器和情报,不会直接出兵;但对于黄岩岛,他却认为美国可能采取直接军事干预。
黄岩岛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能成为中美博弈的焦点?这块位于南海中沙群岛东部的环礁,虽然露出水面的陆地面积只有几平方米,但整个礁盘面积达到150平方公里。
从地理位置看,黄岩岛位于南海的心脏位置,距离海南岛约600公里,临近国际航道。掌控黄岩岛就意味着控制了通往菲律宾苏比克湾的关键海域。
谁控制了这里,谁就能在南海拥有更多战略主动权。这里的资源也很丰富,周边海域鱼类资源丰富,尤其是石斑鱼、鳗鱼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品种。
更重要的是,黄岩岛周边很可能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对中国而言,黄岩岛不仅是领土的象征,更是南海防线的前哨。守住它有助于加强对整个南海的控制。
黄岩岛的主权归属问题,其实早有定论。中国人早在唐宋时期就已经知道这个地方,当地渔民常在此,清朝的文献中也有相关记录。
自古以来,中国就对黄岩岛拥有主权。元朝时期就已经对这片礁盘行使管辖权。菲律宾直到1997年前甚至公开承认“黄岩岛不在菲领土内”。
但从1990年代起,菲律宾开始提出黄岩岛属于其领土,并多次派遣渔船和军舰前往挑衅。2012年中菲对峙后,中国加强了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
目前,中国海警船在黄岩岛周边海域常态化巡逻,菲律宾要接近已变得非常困难。中国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已相当稳固。
美国之所以对黄岩岛如此感兴趣,主要是出于其战略考量。南海对于美国而言是其遏制中国的一张大棋盘,而黄岩岛的战略意义非凡。
该岛距离菲律宾不远,而菲律宾又是美国的盟友。如果中国在此进行填海造陆建设,意味着中国在南海的控制力将进一步增强,进而威胁到美国在该地区的所谓“航行自由”及其盟友的安全。
2017年,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就曾计划派遣军舰在黄岩岛附近执行“自由航行”任务,甚至考虑常态化驻舰,但因国防部干预而未能实现。
近年来,美国军方又频频提及黄岩岛。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曾公开表示,美军应在菲律宾本岛部署远程火炮和火箭炮,确保包括黄岩岛在内的南海关键岛屿都处于美军火力覆盖范围。
中美在黄岩岛的博弈早已超出了口水战的层面。2023年4月,美国与菲律宾在黄岩岛以西约200公里的海域举行“肩并肩”军演,演习中动用了航母和舰艇,模拟拦截中国船只。
美国还频繁派遣军舰在南海进行“自由航行”,以此彰显其对中国扩张行为的反对。今年8月,美国海军“希金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批准,直接闯入黄岩岛领海。
解放军南部战区海军高度戒备,第一时间组织兵力,跟踪、监视、警告、驱离,一套流程下来,局势全程被掌控。南部战区海军发言人公开强调,美军这次行径严重侵犯中国主权和安全。
这种较量在7月初再次上演。美军“华盛顿号”航母拉着日本、澳大利亚的观察团壮胆,F-35C挂实弹升空挑衅。
结果中国的歼-16带着霹雳-15导弹正面迎上,轰-6K挂载鹰击-12反舰导弹锁定航母,美军最后悄无声息地撤了。
黄岩岛的未来博弈仍将继续。中国会继续稳步推进实际控制,美国则会继续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但双方都会避免直接冲突。
美国在黄岩岛问题上的底线很明确:绝不开火。毕竟30万亿美元国债压顶,三线作战兵力捉襟见肘,选民更不愿为个小岛送命。
中国方面则将继续坚持对黄岩岛的实际控制,逐步巩固主权宣示。中国有足够的战略定力,在不引发直接冲突的情况下,稳步推进南海战略。
从更广阔的视角看,黄岩岛只是中美博弈的一个点。两国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任何单一问题都不太可能引发全面冲突,但多个问题的叠加效应仍需要警惕。
郭正亮的警告虽然听起来吓人,但现实情况是中美双方都在保持克制。黄岩岛的战略价值固然重要,但还不值得两国为此兵戎相见。
美国虽然嘴上强硬,但行动上却十分谨慎;中国则稳步推进实际控制,避免过度刺激对手。这种微妙的平衡,正是大国博弈的智慧所在。
说到底,大国博弈不是小孩子打架,而是综合国力、战略耐心和制度优势的多维较量。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