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公共卫生播报》由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卫生健康委支持,阿基米德传媒与相关健康促进、疾病预防部门、医疗机构以及长三角之声广播频率共同打造,力求为长三角乃至全国人民带来权威、及时、有用的健康资讯与科普知识。
梅雨季期间,湿热多雨,闷热难耐,人们往往容易出现失眠、上火、疲劳等烦恼。专家提醒,根据气候特点,做好预防。
夏季日照时间变长,气温逐渐升高,易使人精神亢奋,导致失眠。建议市民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避免睡前大脑过度兴奋;不要在睡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保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的睡眠环境。
气温升高,人容易上火,出现口干、口苦、咽喉不适、烦躁易怒等情况。对此,建议多喝水;适当吃些清火食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暴饮暴食;保持情绪平稳,避免过度焦虑。
夏季还容易使人感到疲乏,出现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情况。建议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保持适当运动和锻炼;多吃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等;适量补充B族维生素,改善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疲劳。
一是胆囊收缩功能障碍,胆汁不能完全排空,造成胆囊内的胆汁淤滞,胆汁中含有过多的胆固醇或胆色素,会形成相应的结石核心,从而逐步形成结石。
二是胆汁中的胆固醇过度饱和,当胆汁中的胆固醇浓度增加时,胆盐和卵磷脂的含量会相对降低,且胆汁中的胆固醇无法运输,容易引起胆结石。
不吃早餐,不是胆结石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但规律饮食一定程度能预防胆结石,因为进食是胆囊收缩排空的最强刺激因素。
头一天的晚餐跟第二天早餐的间隔较长,胆汁在胆囊中储存、浓缩的时间已经很长,如果再不吃早餐,胆汁中的固体成分就会沉积下来,时间长了就可能形成结石。总之,偶尔不吃早饭未必会长胆结石,但吃好、吃对早餐有益身体健康。
生腌食物是将螃蟹、虾、贝类等食材清洗处理后,加入调料腌制而成。虽然味道鲜美,但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细菌感染、寄生虫、病毒等潜在风险,即使加入大量的蒜、糖和盐也无法彻底杀灭。
对此,专家提醒,海鲜类食物尽量不生吃,烹调时要熟透,烹调前后可加些食醋调拌。鱼、虾、蟹、贝类,蒸煮时需加热至100℃,持续30分钟。适合凉拌的海鲜要反复清洗干净后,在100℃沸水中焯烫数分钟,以杀灭细菌。为尽可能规避风险,建议尽量选择正规渠道购买新鲜海产品;在处理海鲜的过程中,养成戴手套的习惯;加工过程中,注意生熟分开。
1.购买选用合格的燃气灶、胶管、气瓶、调压阀等,使用带熄火保护功能的灶具。
2.不擅自改动、改装燃气管线、灶具等设施,更换气瓶要与管线连接牢靠,并检查是否漏气。
3.不包裹燃气表、热水器等燃气设施及附属管道,不在燃气设施上捆绑、悬挂物品,以免影响密封效果。
4.使用燃气的房间应打开门窗保持通风,使用燃气时有人照看,避免汤水沸溢造成火灭漏气。
6.经常检查厨房燃气胶管是否有老化、松脱现象,发现异常及时联系专业人员维修、更换。
7.发现燃气泄漏时,迅速关闭气源,打开门窗通风,不触动电器开关,不使用明火进行燃气泄漏检查。
9.遇到任何燃气安全事故,要迅速远离危险位置,联系燃气公司和物业,严重的拨打“119”报警求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