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你看看 1000 万以上的房子,照卖不误,只能说所谓中产返贫要么是伪中产,要么是个例,又或者是一波波的中产滑坡,又有一波波的中产抓住机会实现跃升。
近期前海的深业云海湾不是开盘去化也超过 95% 吗,哦,还有前海山姆开业,据说停车场排队 1 小时才能入场,而且还是周四。
就拿深圳来说,虽然外人看房价在下跌,甚至跌幅很大,但依然有高于指导价成交的楼盘,甚至高不少。
比如豪宅区的后海、香蜜湖、华侨城、蛇口、农科中心,比指导价高出 20% 以上成交,后海的成交价格甚至开始回归到 2020 年高峰期的价格。
前几天看到消息,说上海一套大宁谈家桥路上的房子,挂牌 11 天卖出去了。
其实在房价高涨的时候,很多人只会因为情绪而买房,而等到房价下跌的时候,才是真正检验你房子买对的时候。
比如 7 天逆回购利率下降了,20 日的 LPR 利率会不会降?今年降息的范围可能是多少,存量房打折还有戏吗?
听说近期会重启救市政策?总之地产小作文又开始乱飞,很多人又开始徘徊和犹豫。
关于这些最新的市场消息,我一般会在闭门直播中展开分析,大家想搞清楚逻辑的,可以先加我微信,开播前给你发消息。
如果你遇到一些个性化的问题,比如房子买卖,选筹的问题,也可以加微后直接说你的问题,我看到后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很多人忽略了,商品房成立之初的原因,就是为了改善人们的居住条件,是市场化的产物。
1989 年北京首次公开出售商品房,那时候每平米最高 2300 元,而可当年国民人均年收入还不到 1800 元。
src=1996 年深圳宝安区房价每平米 2500 元,当时深圳的人均月薪大概在 1200 元,也不是普通人轻松就能买得起的。
其实你会发现,房子从诞生之初,就不是一个人人都能随便拥有的必需品,而是一种 奢侈品 。
当时你也可以住在政府的福利分房里,也可以选择不买房,但还是很多人卯足了劲要买房。
就好比女人最喜欢的包包,你可以买几十乃至几百的,但是也不阻碍几万甚至几十万的包包排队购买。
如果大家还不能理解,我整理了历年以来几个房地产的大事记,包括我们土地财政过去 20 年的依赖度情况,历年来我们经历的问题,在楼市上采取的做法,或许你会对规律、周期、轮回理解得更透彻。
另外,关于楼市的任何疑问,可以来咨询我,加我微信后,尽量清晰说出你的问题和疑问,我看到信息后,会第一时间回复你。
极小部分精英群体占据核心地段,一小部分花光六个钱包上车一套刚需房,大多数房子只有居住属性。
站在全国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房子就像奢侈品,大家最担心的无非是出生率降低,人口总量减少,未来无人接盘。
今年大学毕业生接近有 1300 万人,未来 10 年,每年也有将近 1000 万人。
他们看似不缺房,那是因为他们能继承的也只是父母在县城或者小城市的房子,来一二线城市打拼,仍然需要自己买房。
我承认,房价肯定不会一直涨的,到了未来的某一天,当大家已经不再讨论楼市,也不在经济低迷的时候期待国家出台楼市政策的时候。
那说明有关于房产的分配已经完成,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支柱的历史地位,自然退出舞台。
我们会因为看不懂未来,而不敢做当下的决定,也会因为现在负面的消息,而丧失对未来的信心。
其实你回过头去看中国房改 20 多年,不管是房价上涨让房子成为有房者眼里的香饽饽,又或者成为了无房者的口诛笔伐。
经济学们热衷去分析规律、周期,最后也会发现哪怕各种因素改变,周期一样会到。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 996 勤奋工作 30 年,却有 20 年被收割走,只给自己留下了 10 年的财富;
国内的房子其实就是个金融品,稀有资源加货币超发贬值,能瞄定货币超发的资产也只能是一二线城市的房子。
如果你现在依旧被低迷的情绪所困扰,或者说看不清迷雾背后的逻辑,可以来听听我的闭门直播,会说得比较赤裸,也会比较直接,很多文字表达起来相对难理解的,在直播中直接口语化给大家分析。
另外我们还在持续监测市场数据,最新的资料包也在持续更新,想补齐信息差,而不被收割的,别忘了加微信领取学习资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