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油今天发布2021年十大新闻事件。这一年,中国海油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取得重大成果,国内原油增产量再创新高,桶油成本持续领先,经营业绩创历史最好水平,为公司“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奠定良好基础。
我国首个自营超深水大气田“深海一号”建成投产,中国海油贯彻落实习建设海洋强国、加快深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重要指示精神取得重大成果,中国海洋石油工业迈向超深水时代。“深海一号”气田勘探开发项目组获2021“央企楷模”称号
“深海一号”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深水气田,年产气30亿立方米,它的投产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科技自立自强、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迈出重要步伐。
全球首座具备储油功能的1500米深水半潜式生产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刷新全球同类型平台建造速度之最,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技术、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2项关键核心技术。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流花16-2全面投产,创造了我国海上油田开发水深最深、水下井口数最多纪录,成为我国第一个采用全水下开发模式的油田群。
中国海油隆重举办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党日等重大活动,在全系统掀起庆祝建党百年热潮。中国海油党组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七一”重要讲话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中国海油党组抓紧抓实“第一议题”常态化学习机制,全年学习64次,其中党组会议学习18次,切实推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全集团大学习大宣传大落实。
组织庆祝中国成立100周年主题党日等活动,开展集中学习、特色活动、线上学习和用好红色资源等党史学习教育。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大讲堂、知识竞赛等全方位做好党史学习教育舆论宣传。
大力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年集团公司“3项民生工程+10件民生实事”、所属单位204项实事全部完成,员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渤海油田建成我国第一大原油生产基地,中国海油实施增储上产攻坚工程,大力推进“七年行动计划”,2021年油气产量和国内原油增产量再创新高,国内海上原油增产323万吨,增量占国内原油增量的80%左右
中联公司天然气日产气量首次达到1400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40%,增速居全国煤层气企业第一。
顺利完成年度国内海上项目投产。我国海上全新“绿色油田”曹妃甸6-4油田、南海东部海域流花29-2气田、陆丰油田群区域开发项目等重点项目投产。
经营绩效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年实现利润总额1196亿元,归母净利润位居央企第四,上中下游各单位均超额完成利润目标,为助力国民经济稳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
油气生产高效推进,财务状况保持稳健,各个板块齐头并进,上中下游全面开花,气电集团、中海炼化、中海油国贸等单位业绩创历史新高。全体干部员工干在前、作表率、争一流,为“十四五”规划落实落地奠定坚实基础。
大力实施“三大工程”“一个行动”,增储上产再上新台阶,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绿色发展成果振奋人心,提质增效升级行动推动企业经营效益再攀高。
继续巩固成本竞争优势。通过优化工作部署、加强现场管理、实施技术升级等措施,实现桶油成本持续领先。
中国海油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获2020年度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中央企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考核、国务院国资委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双A级,为连续17年获经营业绩考核A级的8家央企之一
认真落实“中央企业党建创新拓展年”工作部署,持续加强党的建设,抓好“党支部达标”与“融合深化工程”有效衔接,深化“三基”建设,党建工作和企业生产经营进一步深度融合。
持续抓好作风建设,认真践行“严实快新”,严格执行“七不准”要求,以“开放日”活动和支部共建活动为抓手,推动作风建设取得新成效。
“一头两翼”监督工作格局持续巩固深化,三级及以下单位纪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海外重点区域监督实现全覆盖,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监督体系总体形成,监督效能进一步显现,集团公司政治生态持续向上向好。
2021年投入帮扶资金超1.19亿元,中国海油定点帮扶工作考核连续四年获“好”评,五次荣获“中华慈善奖”,进一步助推脱贫攻坚成果上水平、乡村振兴开新局
把定点帮扶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第一时间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安排部署。党组领导带队调研达50人次,实现帮扶县市调研全覆盖。
进一步加大帮扶力度,稳步推进帮扶项目实施。开展“救急难”民生保障项目、打造4个生态文明小康村、创建“保亭柒鲜”等多个县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开展苗绣等20多期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建成2座数字国学馆,推动对口帮扶县市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教育和就业、乡村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建设。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和《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
形成以五大规划部署、16项重点任务、57项重要工程、10项重大举措为核心内容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国海油全面开启“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未来五年,在质量、效益、规模和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实现新的跨越,在落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建设海洋强国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上展现更大作为,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贡献更大力量。
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谋篇布局,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打好基础。立足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定位,多气源有效保障能源供应,一批绿色工程紧锣密鼓开展。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对多样化资源的需求,打造大湾区清洁能源供应基地和绿色石化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产业集群。在长江经济带沿线、长三角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产业布局优势,实施“气化长江”战略,“绿色航运”扮绿长江经济带。紧紧围绕海南省“三区一中心”发展定位,加快建设南海万亿方大气区,加大LNG加注站网点布局和保供力度,助力海南自贸港建设。
中国海油成功探获垦利10-2、渤中13-2等亿吨级油气发现,海陆勘探再获重大突破,保持勘探良好态势,进一步夯实我国油气资源储量基础
千亿方大气田渤中19-6附近再获重大油气发现——渤中13-2,探明地质储量亿吨级油气当量。
我国渤海再获亿吨级大油田——垦利10-2油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海上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岩性油田。
在珠江口盆地,获得惠州26-6油气发现,探明地质储量5000万立方米油当量。
在陆上,山西临兴气田探明地质储量超千亿立方米,非常规天然气开发实现新突破。
中国海油加快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取得积极进展,4项优秀科技成果荣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奋力打造核心技术攻关主阵地、高端人才汇集地、科技创新示范区
3个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2021年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示范应用。自主研发首套浅水水下采油树系统、首套国产水下应急封井器、全球最大容积LNG储罐等。全球首创柴油吸附分离技术,实现百万吨级成套应用。海洋地震拖缆采集技术、近海高效环保钻完井技术、大位移井等多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合作研发农业增值创新技术,在黑龙江垦区实现商业应用。
两院院士再添1人,人数达到4人。召开首届科技和人才大会,推动科技和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发布“蓝海计划”,大力引进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再添测井与定向钻井实验室、海上钻井液与固井实验室两个公司级重点实验室。
初步建成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天津临港智能制造基地、惠州石化智能工厂等6个生产信息化示范项目,其中4个项目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和北京市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秦皇岛32-6智能油田建设实践位居国务院国资委首届央企数字化转型十大成果之首。
中国海油财务共享实现境内业务基本覆盖,中海油业财数据一体化平台首个应用上线。中国海油首批智能工厂示范项目气电集团智慧电厂试点项目上线试运行。中国海油第一座综合能源站、第一座5G智慧加油站亮相上海。
中国海油旗下电商平台海油商城累计交易额突破6000亿元。南海东部油田实现台风生产模式,有限深圳生产指挥中心(一期)项目、中联公司生产操控中心应用平台初步建成。
编制“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建成投产,首个海上30万千瓦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开展首个海上碳封存(CCS)示范工程,中国海油绿色发展跨越工程实现重大突破
持续推动公司“碳达峰、碳中和”顶层设计研究及行动方案编制,并成立碳中和研究所。
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岸电应用项目——秦皇岛-曹妃甸油田群岸电应用示范项目建成投产,是目前世界海上油田交流输电电压最高、规模最大的岸电项目。
我国首个海上二氧化碳封存示范工程正式启动,将在南海珠江口盆地海底储层中永久封存二氧化碳超146万吨。
中国海油首个海上风电项目——江苏海上风电场实现全容量投产运行;中国海油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珠海管道光伏发电项目成功并网;中国海油首次向香港特别行政区供应碳中和LNG。
广东省首批新建液化天然气单一燃料动力船舶在中国海油完成首次加注,促进珠江流域绿色航运发展,“气化珠江”工程迈出实质性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