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24年中国人民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考研参考书及备考攻略 |
|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11/3 6:50:25 | 【字体:小 大】 |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成立于2019年6月,是中国人民大学下属的二级教学研究型学院。其前身为学校成立于1986年的“对外汉语教学中心”,该中心1996年与“语言文字研究所”合并组建了“对外语言文化学院”,2008年对外语言文化学院与文学院合并,成为文学院“对外汉语教学中心”。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主要负责来华留学生教育教学、国际汉语教师及其他国际汉语人才的培养培训、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国文化传播工作。学院由一个校级研究所——汉语国际推广研究所和4个教研室组成,分别是学科理论与建设教研室、国际中文教育教研室、教师发展教研室、汉语文化研究与推广教研室。另外设有学院办公室、教务办公室、党团学办公室、对外合作办公室4个科室。
045300汉语国际教育(24专业名称变更,实际无影响045300国际中文教育)
备注:(1)本方向不招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本专业培养校区在苏州。
1.专业课和综合素质面试(满分250分):其中专业课考察对本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素质面试考察其他知识技能、科研能力、特长兴趣、心理素质、思想状况等。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试题并回答问题。教师根据个人表现给予成绩。
专业一的考试重点是《现代汉语》(黄廖版)、《语言学纲要》、《古代汉语》这几本书,尤其是《现代汉语》是专业一考试的重中之重。《现代汉语》我一开始是从头到尾地看了两边书,对它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对着真题一点儿一点儿地找知识点,然后概括出哪几章是考试的重点之后,集中看那几章总结做题思路,当然全靠书中的知识肯定是不够的,因此我也会搜集一些论文进行补充。
对于《语言学纲要》,人大主要考的是名词解释,因此我买了《语言学纲要》的课后指导书,上面有总结的每章中比较重点的名词解释,利用这个进行背诵。《古代汉语》人大主要考翻译,新祥旭陕西考研公号分享偶尔会考一个简答题,因此我每天会翻译一段坚持练手,然后总结一下《古代汉语》可能出现的考点,例如词类活用、宾前状后、某些字的用法等。在专业一中词义辨析和偏误分析是人大常考题,对于词义辨析可以看《201例》,偏误分析可以看李大忠老师的《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词义辨析和偏误分析要构建起自己的答题模板,多练多用,到时候考场就能节省很多时间。
专业二的考试重点是《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跨文化交际》、《中国文化要略》《外国文学史》,其中《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是考试的重中之重,占很大部分比重,跨考生可以先看《入门》再看《引论》,以为《入门》的讲解要比《引论》更细致一点,所以先看《入门》可以更好地理解《引论》,看《引论》的时候要搭建起逻辑框架,各个章节互相串联,人大考《引论》主要就是考的你的整体观和你的思路。《跨文化交际》这本书我是当成课外书看的,休闲娱乐或者背不下去的时候可以看一下《跨文化交际》进行放松,《跨文化交际》也是不用看的特别细,搭建起自己的框架之后,和《引论》联系起来答题更容易。至于中外文学,人大近几年文学比重增加,但是中外文学范围比较广泛,可以找考汉语言文学的同学借一下文学的名词解释每天看几个进行积累。至于教案写作和案例分析,这两部分就能占到70分,提前准备好模板,且找几套题练练手拿60分是不在话下的。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
 栏目文章
|
|
|